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最近看到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个孩子从小当被别的同学欺负的时

赵晓忠
最近看到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个孩子从小当被别的同学欺负的时候,爸爸妈妈只是告诉他别人欺负他,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肯定是自己哪个地方做的不够好?这个孩子慢慢长大之后,到了工作岗位,依然不会去拒绝别人,当别人要求他帮忙的时候,他即使心中再不愿意和委屈,依然会答应,觉得若是他拒绝了别人,就会破坏了彼此之间的关系,甚至产生冲突,那么他自己简直就是糟透了。 可以看出,在孩子的小的时候,爸爸妈妈说的一句话,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重大,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别说是孩子,即使我们生活当中的很多成人也不知道怎么去拒绝别人,甚至是做不到去拒绝别人,可能是因为怕破坏关系,可能是因为怕没有给对方留面子,或者是怕因为自己拒绝了不好意思。不管是怎么样的原因,反正在自己不愿意的情况下,依然接受了对方的请求。 今天写的这些并不是说让大家都要去拒绝别人,我们适当地去帮助别人,并且是发自内心真正地想帮助别人的时候,内心的那份喜悦感是非常的强大的。只是说当我们自己感觉特别不好的时候,感受特别不好的时候,又不想去做的时候也可以委婉的拒绝。 毕竟我们只有先爱好自己,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和爱好身边的人。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姜红
积极心理学中经常提到的心流也就是幸福的修行方法,很多种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发现,经常讲“五施”,具体就是言施、眼施、颜施、身施和心施。 第一是言施。要多和乐观的、朝气蓬勃的、道德高尚的人聊天,并且多讲一些积极、正面的话题,这样可以带动身心的愉悦体验,让人感到幸福。 第二是身施。比如跑步15分钟到30分钟,大脑会分泌出各种积极的化学激素,让你开心、振奋。此外,听音乐、闻香也会给人的身体带来愉悦。 第三是眼施。一定要有一双慧眼,积极关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变化。生活其实并不单调,如果你满脑子都是工作,你就会错过生活中的美,也就会少了很多感动。 第四是颜施。我们要学会让别人感受到我们身上正面积极的能量。微笑,能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而且极富感染力。 第五是心施。很多时候我们只培养了做事的能力,忽略了感受能力的培养。要学会多去感受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并积极地知行合一,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幸福其实是生活小事的感受积累,积累得多,体验得多,意识得多,我们就是幸福的人。如果一个人无法感受、体验,即使中大奖、走上高位,也不会感到幸福。因为幸福不是崇高伟大目标的实现,而是对生活的及时体验,就是我们此时此刻所有身、心、灵的体验。 早安!开始幸福的一天!

华燕
若要解开“性格之谜”,我们就必须对于人的性格有一些了解。所谓人的性格,简单说,就是一个人的一整套习惯,包括情感或情绪习惯,以及思维习惯。某种情绪、情感或思维,屡次出现,成了这个人的特征、成了这个人一贯的表现和习惯,人们才会把它和一个人的性格联系在一起。所以,只有那些成了“习惯”的情感和思维,才能把它归之于人的性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占优势、起决定作用的习惯和人格。心理学把这种独特、占优势、起决定作用的人格,称做“主人格”或“核心人格”。只有主人格,才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能把一个人和其他人区别开的人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人的性格。 与性格相对应的情感与思维习惯一旦形成,就基本上长期保持恒定不变。人的性格,是在遗传基础上,在童年期由生存的人际环境塑造出来的,这个人格塑造和形成过程,从出生的时候开始,至5岁左右基本完成。比如,一个易怒的人,不是先天就容易或喜欢生气,而是从小就与一个爱生气、爱发脾气的亲人在一起生活,天天生活在生气的环境里,天长日久,慢慢地,也就模仿或学会了生气易怒的习惯。 一个人的性格,从根本上是很难改变的,人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做出有限的调整。性格的改变,是生活经历塑造出来的,生活经历,还可以被分为日常体验和超常体验。所谓超常体验,就是强度超常的、接近人的忍受极限的体验,比如频死感或死亡体验、极度冷热、孤独、饥饿、危险体验等等。日常体验,就是普通人每天的自然体验。日常生活的体验,对于性格的塑造效果,必须天长日久,才能发现。 没有任何一种人格需要被彻底改变。我们想要改变的,只是矛盾、不适应、于己于人不利的那部分人格特征。无论喜欢与否,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每种性格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应性,也伴随着与性格相应的希望和可能。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