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父母希望孩子听话,但父母经常听不懂孩子的话;父母希望孩子

李萍
父母希望孩子听话,但父母经常听不懂孩子的话;父母希望孩子懂事,但父母时常不懂孩子的心。 孩子在学校生活了一天,回到家中,快乐需要有人分享,困惑需要有人解答,烦恼需要有人倾诉,而这角色是谁呢? 当然是爸爸妈妈。所以父母需要理解孩子在问题中的无奈、焦虑和愤怒。在这,给你三条建议:第一,停止数落、积极倾听 、接纳回应——孩子需要你的好脾气与耐心。 懂得共情的父母,会选择耐心倾听,承认并接纳孩子的情绪,发觉孩子内心的需求点。 你的倾听,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在爸爸妈妈心中是重要的,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我们与他同在,从而增强了安全感。倾听孩子诉说一次,与孩子的距离就会拉近一次。 第二,将心比心、感同身受、换位思考——孩子需要你站在他的角度,感受他的感受。 有时候在父母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眼里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情。要想让孩子听得进去、听得懂、有改进,就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即“换位思考、感同身受”。 第三,表达尊重、平等相处、建立连接——孩子需要你成为他的知心朋友。生硬的批评、指责、呵斥,只会让孩子拒绝沟通,离你越来越远。 不过,共情不等于完全附和,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有时不能一下子就精准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所以在沟通过程中要不断修正自己理解的偏差。 那些懂得共情的父母,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因为他们能够看见、能够理解深陷负面情绪的孩子,用他们内心的柔软和善良,给孩子最好的治愈。 愿每个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刻,都能享受到共情的阳光陪伴。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刘学影
如何停下脑中的负面想法?--(二) 你是否常常因消极想法而感到疲倦?是否常常思考自己的不完美?是否常常担忧事态恶化?是否常常在自我批评中逐渐抓狂?是否常常将自己与别人的生活作比较?是否因你悲观的想法而错失良机? 前面我们从生物心理学的角度讲了这种负面想法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但是不要担心,令人庆幸的是大脑有着用锻炼来修复一新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减少负面想法。下面将告诉你一些具体的方法。 留意你的身体语言 你是否会磨牙?你是否肌肉和肩膀紧张?你是否有着背痛和颈椎疼痛?你的双手是放松的还是握成了拳头?你是否皱起了眉头?这很重要,因为你的身体可以告诉你许多你的精神状态。放松你的身心,然后你的内心也会放松下来。 自我觉察 集中注意力在你的想法上,发现他们,然后给他们取名字。这样你就可以通过觉察识别出消极想法。你觉察到它们之前给你带来的感受,慢慢地你会发现它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因为当一个想法出现在你的脑海里而你却不自觉时,说明你已经进入了一个自动化的模式,而自动化模式往往是重复循环出现的罪魁祸首。当你发现它,给他取名字,甚至把它们写下来时,相当于打破了这种自动化模式,从而可以避免进入重复循环。 关注触发点 时常关注产生消极想法的触发点,留意是什么影响着你的想法?它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场景,也可能是一个特定的人,一种环境,一段关系。试着去了解所有会引起你消极想法的人和事。总结它们,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让身体动起来 这个听起来或许有点老套,但是的确十分奏效。消除烦恼的最佳“解毒剂”就是运动。当你在运动的时候,你会释放出内酚酞。一种使你焕发活力,调节你的负面想法的化学物质。所以当你被消极情绪困扰时,多用肌肉,少用脑筋,你会发现结果让人惊讶。 如果你感觉到自己的身心健康正由于消极的想法变得糟糕,而以上方法都不能为你提供任何帮助,那么也许你需要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