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圈层突围》里提出过一个“黑洞人”的概念。 意思是,在这

任杰
《圈层突围》里提出过一个“黑洞人”的概念。 意思是,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这样一批人,他们情绪消极、遇事没有担当。 如同黑洞一样将周围人吞噬于泥淖之中,强迫你接受他、认可他的想法和情绪,直到榨干你最后一滴正能量。 在工作中,遇到这样的“黑洞人”,一定要屏蔽、远离。 01 反馈黑洞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同事。 在群里通知一个消息,即便是@到了他本人,他看到也不回复,让你在手机那头干着急; 你和他合作完成一项工作,他不汇报进度,导致其他环节也无法推动,项目陷入停滞; 你交代一件事情,他答应下来后,到了截止时间才告诉你中途出了某个岔子,让你抓狂。 这就是罗振宇口中,职场中最没有前途的一种人——反馈黑洞。 上级给他的任务,同事给他的需求,客户给他的意见,总是得不到即时反馈,就好像所有的信息都被黑洞吞噬,完全没有回音。 做事有头没尾,看似是工作习惯的问题,其实是缺乏同理心和不靠谱的表现。 我之前在纸媒工作的时候,每个月都会向专栏作者催收最新一期的杂志稿件。 有一个爱拖稿的作者,迟迟没有上交。 我打电话过去催促,他回复说还需要两天时间。 当时整本杂志的内容都完成的差不多了,为了等那篇稿子,整个团队的工作节奏被打乱。 两天过去后,依旧没等来那篇稿件,发过去的消息也是石沉大海。 眼看快到截稿期了,主编按耐不住怒火,通知把那位作者从专栏撤下,往后杂志社再也不采用他的任何稿件。 职场上有个名词,叫做“闭环思维”。 通俗地说,就是凡事有交待,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收到回复”“事后反馈”这样的小细节,反应了一个人的职业化程度。 懂得用闭环思维去想事情,办事情,才是真正的负责,和最大的靠谱。 02 情绪黑洞 美国洛杉矶大学的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情绪传染实验”: 他让一个笑容满面的人,与一个愁眉苦脸的人共处一室,并观察两人的情绪变化。 结果不到半个小时,那个原本笑容满面的人,也开始变得闷闷不乐。 为了排除实验的偶然性,斯梅尔随后还做了一系列验证。 研究结果无一例外均表明:人的消极情绪,会在20分钟之内传染给别人。 想想看,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 同事李姐向你抱怨家里的一地鸡毛,你也想起琐碎的糟心事;新来的实习生小刘跟你吐槽说公司福利待遇差,你不禁想起被领导批评的不忿…… 不知不觉,他人的情绪就像二手烟一样,把你熏得头晕目眩,无法沉下心来工作。 美国作家珍妮

1温暖
0回答
尤四海
温暖了
#
相关回答
孙玉芳
学着听自己的话 今天说的学着听话,是学着听自己的话。你感觉你是不是听自己的话呢?现在来打个分,很听自己的话是十分,一点也不听自己的话是零分,你感觉你有几分听自己的话呢? 下午我趿拉着一双布鞋,胳膊上耷拉一堆刚从洗衣机里拿出来的干净衣服去晾,突然感觉到脚后跟有点凉,我犹豫了一小下就弯腰提上了鞋后跟。嗯,因此,就因为这一点点的小事,我很佩服自己,我感谢自己,我觉得我很爱自己,我终于有听自己的话! 这两年,我意识到一个现象。就是肚子也是有脾气的,也会耍小性子。吃饭的过程中会感觉到肚子饱了。就好像肚子在跟我说:“现在已经很好了,我吃饱了。”这个时候我往往会跟自己说:“今天的饭菜多可口呀,多新鲜呀,买菜洗菜切菜炒菜,全程都是自己搞定的,可不能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功夫。”或者说:“也没多少啦,马上就吃完了。”或者是:“今天破费买了自己爱吃的大虾,就多吃一点吧。”总之,经常的现象就是继续吃,然后慢慢地也不觉得肚子饱了。肚子生气了,不值班了,它觉得自己的话也没人听,不再发言了。 吃了早餐中午还觉得饿,不吃早餐中午反倒也不觉得饿了,似乎也是这个道理。肚子罢工了,说,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吧。 我在学着听自己的话,这句话一写出来,我不由自主的满面笑容,希望我在听自己的话这方面,做得更好一些!希望您也可以有一些听自己的话!

郝荣
10条朴素的人生哲理: 1.财富不是目的,更好的生活才是。而更好的生活是由多个维度组成的,比如健康、亲友的聚会、属于自己的时间。既然获得财富的目的是更好的生活,所以一个重要的行为逻辑是,获得财富的同时不能牺牲生活。这样,日子只会变更好,不会变更差。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拼死拼活达到了自己的目标,然后才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 2.多读书,传记,多和别人聊,和比自己年龄大10岁的人聊。不是所有坑都得自己踩一遍才能学习,要有意识和比自己厉害,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学习。不然,等掉坑里了才学到一个认知,这时候处理的成本要高出一个数量级。最好的事情,就是带着别人的经验,帮今天的自己做选择。 3.要想学习进步,要加入进步的环境,反之远离思维错误或思维平庸的人及信息渠道,把自己长期浸泡在差劲的环境中,很难不受影响。 4.有效的进步,要懂得学习的节奏。既不要反复做自己已经会的题,重复自己,也不要在自己能力不足的时候强行领悟。在自己舒适区往外一点点的地方学习,最好。 5.不要费劲琢磨自己到底做哪件事情能干一辈子,变量太多了,这很难预测。要确定的是,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但达到这个生活状态的路径,应该是在很多选项中不断衡量,比较中完成的。 6.但不是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解决,要把精力用在重要的事情上。对自己影响深远,影响频次高的重要决策,最好一次性做对,所以,在大事上要给自己增加选项,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决策,速度比质量要重要,应该给自己减少选项。 7.行动之前,第一考虑风险,第二考虑成本,第三考虑收益。而大多数人,往往只能看到第三点。 8.行动之前,要做调查。调查虽然有一些成本,但先投入这个成本,会让后面做事情犯错的概率降低。最高效率就是一次性把事情做对,反过来,鲁莽行事的后续返工成本会远远高于本来可以先调查研究的成本。 9.在行动的时候,不要在意这个方法是好还是坏。重要的是这个方法有效,适合自己。再牛的工具,也没有手边拿起来就能用的东西好使。 10.要掌握“脚踩两只船”的艺术。一只脚要踩在稳定中,一只脚要踩在冒险里。这样,就能心态稳定、有底气的不断做新尝试,不断有新发现。太过保守或用力过猛,都不是好现象。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