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无论是世界还是个人,如果想控制另外一个生命,就会不断的对
谢林杉
无论是世界还是个人,如果想控制另外一个生命,就会不断的对那个生命说,你缺这个,你缺那个,你什么都没有!但如果爱这个生命,他就会看到这个生命什么都有,他无需向外求,他本自具足,他本来就很好
0温暖
1回答
评论
咨询师
谢林杉
2天前
用爱去看见自己生命的活力,而不是控制自己的生命朝着某个所谓的成功!
相关回答
郎长玉
深邃眼眸, 静默守护; 如你如我, 以温柔倾听万千世界。
尤四海
前方的路可能充满未知, 但必须朝前迈出脚步。 始终保持触角灵敏, 不断接受更新的信息,才能未雨绸缪; 乐观地尝试新方法, 不找借口、不惧挑战, 勇敢地尝试和探索,才能乘势而上。 好的人生,都是这样一步步坚持出来的。 ——策略人格心理学
郭玫
伤痛最深的地方不是伤痛,悲伤最深的地方也不是悲伤,那是灵性发芽的地方,那是每一个人灵魂中最美的部分绽放在这个世界上的地方。
张丽莹
当你爱一个人时你要感谢她! 她让你的生命充满了美好! 当你恨一个人的时候你要感谢她! 她让你的生命充满了挑战!
张洪霞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来自外界的负面评论的声音,如果自己正好对自己不是很自信,不是很满意,那么就有可能很大程度的接收到这些评价,并吸收内化,一点一点的让自己掉到这个负面的坑里,爬不出来。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时,我们要停顿的思考一下,这些评价有可能是来自对方的内在想法,是对方的一种投射,是对方对其自己的一种情绪感受,如果我们接受并认同了,就会让自己迷失了方向。所以,对外界的声音,要学会分析和抵御。
史婧雅
听话哲学是中国式教育的核心,中国家长夸孩子时,“听话”和“乖”这两个词简直不可避免。 家长常常的逻辑是“孩子不听话,那孩子以后杀人放火怎么办?” 听话哲学很容易导致家长对孩子的暴力,因为在听话哲学中,藏着这样一个三部曲: 1.我是你父亲(母亲); 2.所以,你得听我的话; 3.不然,我会惩罚你。 暴力是听话哲学最容易看到的一个问题,暴力不仅仅是身体和言语上的,也伴随着“绞杀”孩子的意志。 逼孩子听话相当于给孩子喂毒。当大人用坚决的方式对待幼小的孩子时,孩子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他们会深深地知道自己的反抗是无效的,必须服从,但每一次服从,孩子都觉得自己被杀死了一次,并因此产生浓烈的恨意。如果事情是因为强制喂饭等发生在消化系统上,这份恨意就表现在对自己消化系统的攻击上,最终导致生病。 精神分析将这种现象称为“躯体化”,意思是一种情绪不能在心理层面流动,就会通过躯体来表达。躯体化是非常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而医学上认为的一大类疾病——心身疾病,大多和躯体化有关。 听话哲学的根本是追求病态共生关系。很多人虽然自己是成年人了,但内心还是一个婴儿,因此渴望找到一个妈妈和自己共生在一起;或者是妈妈要想一个孩子与自己共生一起。 科胡特的自体客体形容了这一点,不听话代表自己的自体客体被破坏了。病态共生的亲子关系的确常有这种意味:太听话,孩子就被杀死了;但若不听话,父母就想死。 科胡特发明了“不含敌意的坚决”这种说法,讲父母如何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其意思是,父母坚决拒绝孩子,但并无敌意。我不会说你是错的,也不会说我因此就不要你了,更不会说,因此我恨不得杀了你! 想脱离听话哲学的中国孩子,也可用此策略对抗父母:我不听话,并不意味着我恨你,也不意味着我不爱你;只是,我是我,你是你。坚决对父母的意志说“不”,同时又对父母传递爱意。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