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荠菜赛灵丹"的古老智慧仍在流转,折柳踏青、采食春菜的习俗里藏着千年祛邪求吉的密码。从《诗经》男女相谑到白居易笔下曲水流觞,这日既要煮一锅荠菜鸡蛋聚财纳福,又需避阴湿之地顺应天时,让驱邪避灾的祈愿化作现代人亲近自然的春日仪式。
杜甫诗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农历的三月三,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传统节日,名为上巳节,民间人们也把它称之为“三月三”,这个节日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祓禊”仪式。《周礼》记载:“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这是对这个节日最早的一个记载。
古人认为三月春水流动,兰草、香蒲等草木能驱邪避疫,遂在农历三月初三(魏晋后固定为三月初三)至水边沐浴,祭祀水神,祈求消灾祛病。这一习俗最初带有巫术色彩,后逐渐融入社交与娱乐元素。
如《诗经·郑风》描绘青年男女“秉蕑相谑,赠之以勺药”,魏晋文人曲水流觞的雅集,皆成为上巳节的文化符号。唐代白居易曾感慨:“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可见当时这个节日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