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心理学家 Kristin Neff 提出的概念,叫作「自
李娟
心理学家 Kristin Neff 提出的概念,叫作「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指的是你像自己的好朋友一样,友善、接纳和充满爱的对待自己。具体来说,「自我同情」包含三个方式: ▨ 不评判:不对自己的行为随意下定论; ▨ 以温暖的心态理解自己的瑕疵和失败; ▨ 告诉自己,做过同样行为的人还有很多。 当我们能像朋友一样同情自己,承认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时,也会更加理解和原谅他人的不完美。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冯二玲
平台上回答了淘客户提出的一些问题。希望有缘的您读到以后,能够增加一点点的希望感,对自己的信任感,解决问题的智慧感。幸福永远是一种感觉。不断学习成长,增加我们内心感知幸福的能力。
和钰蓉
所谓的及时止损,就是明白已经发生的真的改变不了了,就是接受已经失去的已经失去了,就是相信不合适的是真的不合适。所以,不论局面多么糟糕,你都会想着争取一点儿积极的东西。哪怕是已经损失了一百万,也要努力避免再损失一百元。
和钰蓉
用心理学来解释——“之所以没有被选择,其实只是因为你没有满足对方的核心需求。” 在心理学上经常提到一个名词【核心需求】。“上岸被斩”说明陪TA吃苦只是TA阶段性的需求,而不是他的核心需求。就像人在很饿的时候,只要有食物,会选择先吃饱再说,这是阶段性需求。 那什么是核心需求?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不过是TA已经不那么匮乏了,不再需要充饥止渴,那TA的核心需求就会变成内心更深层次的渴望。所以关系中如果没有摸到对方的深层的核心需求,就会变成TA充饥止渴的阶段性选择。 核心需求往往藏在一个人的信念里。是TA相对最缺乏的那个部分,曾有被家暴经历的人的核心需求就是一个情绪稳定,绝对安全的人;从小被指责、打压、挑剔的孩子,他的核心需求就是被看到被接纳;一个从小家教很严,从小受到严格管控的孩子,TA长大后的的核心需求就偏向自由。 一个人的行为模式里藏着Ta的核心需求,比如一个总是哭闹需要你哄的伴侣,一定是成长过程中哭闹很有用,每次不被关注哭闹会让TA得到好处,所以保留下来变成TA的生存策略。 就像回避型依恋,为什么遇到问题回避,我们看的不是TA回避的一面,而是TA专注的那一面,因为那才是带给TA收益,让TA忽略情感去追求的防御点。如果一个人早年强烈的表达自己的需求都被忽视了,TA的信念里就会根深蒂固的觉得说出来没用,靠自己就会变成他的生存策略。这就是为什么你让一个回避型哭闹着解决问题,TA做不到,因为TA的经验里哭闹没有用。 所以看清对方的核心需求,就需要还原TA的成长环境,家庭,家庭相处模式等发展出来的应对方式就是TA点爆你的无意识行为,如果你看不懂,就会觉得那个是攻击,只有看懂的人才知道那是防御,是为了去缓解TA得不到的那个痛苦。 如果看不懂TA的核心需求,一个小技巧。吵架的时候,TA控诉你最多的地方就是TA最不舒服、最需要被满足的地方。这就是TA对于童年没有被满足的需求退行回小朋友的呐喊,也是一碰就痛的地方。 那怎样让自己变成对方的核心需求,你只需要无条件接纳就好,进入TA的潜意识,在的信念模式里工作,不像TA的父母一样挑剔指责,也不要像TA的领导一样给期待和压力。你只需要去理解TA的感受,站队TA的感受,跟TA的感受待在一起,足够让TA有被看见的感觉。这个时候,你就是TA的核心需求,永远不会被替代。
罗微
确实如此!
于萍
高敏感者的敏感度横跨生活中的若干领域,以下是一些较为典型的特征: 避免有暴力元素的影视作品,因为你可能感觉TA们带来的冲击过于强烈,感觉不舒服;被美深深打动,不管这种美是表现在艺术、自然,人性之中,甚至是一支广告片中的美,你都会能准确get到;会被感官刺激压倒,比如说吵闹的人群、很亮的灯光或者不舒服的衣服等。需要而不是偏爱放空时间,特别是当你度过了非常困难繁忙的一天后,你真的需要像冬眠动物一样待在安静的房间里休养生息;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它充满着你自己的思考以及你的各种强烈感情。 以上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你认为自己需要更加全面以及权威的确认,这个心理学概念的创立者Elain Aron和Arthur Aron设置了一个自我检测量表来帮助人们判断自己是不是高敏感者,称为Aron’s Highly Sensitive Persons Scale (HSPS)。
那晓旭
父母投射过多关注期望的眼光, 只会让孩子倍感压力, 产生焦虑厌学的情绪。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