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或许,人不需要乐观,也不需要悲观,而是一种达观。看一切可
王冰冰
或许,人不需要乐观,也不需要悲观,而是一种达观。看一切可能都是合理的存在,该哭哭,该笑笑,每一天点点滴滴的积蓄,都会在基因上有所反应,甚至可以通过我们的遗传,延续下一代。这个世界的不真实在于,每个人眼里都折射出不同的世界,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个过去痕迹,都能在大脑,细胞记忆里储存基因片段。所以尽可能,给自己制造好的感受,让自己身体的反应成为好运的载体。一个看过世界的人,看过很多事,接触很多种类的人,才能有成熟的世界观,然后才能达观天下。
1温暖
0回答
蔡瑛
温暖了
#
个人成长
相关回答
刘云清
拓展视野 健康心理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A.思想态度——处理生活中各种事情的态度 1.面对所有的人、事、物都抱着“三赢”的态度:我好、你好、世界好。 2.经常怀着“我如何能做得更好”的态度。 3.经常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4.在困难时能够刻苦坚持。 5.保持灵活的态度。 6.有创意和幽默感。 B.学习提升——保持与时共进、乘风驭浪的能力 7.对很多的事物都有兴趣。 8.有效运用本人的思考模式(NLP中的“内感官”部分)来学习、工作。 9.努力掌握各种学问和知识。 10.多问“为什么……”和“如何……”。 11.不满足于简单答案而想了解更多。 12.有尝试的勇气和行动。 C.自我管理——有效率地照顾自己的人生 13.自己可以做的不假手他人。 14.自己想要的自己去争取、创造。 15.以自己能够照顾自己为荣。 16.在思想和行为上爱护和尊重自己。 17.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18.有效安排自己要做的事情。 D.人格发展——在这个世界里有效地对自己进行定位 19.认识自己拥有和未拥有的能力。 20.能够改变妨碍自己成长的信念。 21.具备有效思维的能力——总是维持着可以接受、学习与成长的空间。 22.肯定自己的资格与别人的一样,也肯定别人的资格与自己的一样。 23.尊重自己的能力界限。 24.认识和珍惜自己能够影响这个世界的能力。 E.情绪智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25.明白情绪实则来自本人的信念系统。 26.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情绪。 27.具备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28.关心别人的感受。 29.明白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 30.能够接受“失去”(loss)。 F.人际沟通——有效地与其他人相处 31.具备有效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 32.能够主动与他人接触。 33.接受其他人跟自己的不同之处。 34.能够妥善处理别人的不良行为。 35.能够面对公众说话。 36.具备良好的谈判、辩论能力。
刘丽艳
黛安•卢曼斯│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 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 我会多去画手指画,而少用手指指指点点。 我会少纠错,多和孩子沟通。 我会少盯着手表,多用眼睛去观察。 我不会在意成绩本身,而在意给予多关心。 我会带着孩子多出去玩儿,多放几次风筝。 我会收起认真的面孔,认真地陪他们玩耍。 我会带着他们跑过更多田野,去多看几次星星。 我会多去拥抱,少横加干涉。 我会不那么强势,多给予肯定。 我会优先建立自尊,然后才考虑居所。 我会更少地灌输对权利的热爱, 而会强调爱的力量。 无论现在我的孩子有多大, 从今天开始,我要珍惜这一切。
徐恒
我们容易把价值的定义锁定物质上 好像有具体实物或金钱的才算价值 其实能够代表价值的远远不止于此 情绪赋能情感交流能力展现时间精力都是 当我们能够重新认定和定义价值时 对于自己或他人的付出都会有新的看见
张洪霞
“父母对孩子说的话很管用”“孩子很听父母的话”,很多时候就会理解成父母对孩子有很大的支配力。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对自我意识相对独立的孩子来讲,当父母说的话和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40%、50%或者60%是契合的,虽然余下的一部分不同,但通过适当的调整,也基本可以达成一致,这时候,孩子就会接受父母的要求,在行动上予以积极响应,表现出来“孩子听父母的话”。但是如果孩子的想法和父母要求的完全相反,或者没有一点相同的交集,这时候父母的话就很难对孩子造成影响,孩子要么激烈反对,要么表面听从,心里反抗,行动拖延。所以,当父母和具有很强独立自我意识的孩子对话时,在尊重、民主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讨论,就不容易发生冲突矛盾了。
王谦
期待孩子越来越优秀, 前提是充分地接纳孩子。 即便他还不够好, 也愿意给他全部的爱, 懂得欣赏他的闪光点, 陪他一起成长进步, 而不是去挑剔和否定。 无论何时, 爱和接纳, 才是最能滋养孩子内心, 激励他积极向上的力量。
梁芳
很多人不喜欢表达自己,是因为:不敢; 害怕一旦表达自己内在的想法,会被别人当成怪物、或者被人耻笑,受到攻击; 其实,没什么要紧的,你的观点最坏最坏,只是被人当成茶余饭后的笑料而已,天是不会塌下来的。但是,你却获得了一次为自己开口的机会。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