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你没喜欢每一个人的义务, 你有厌恶任何一个人的自由。 但

孙三丽
你没喜欢每一个人的义务, 你有厌恶任何一个人的自由。 但对每个人, 你都要给予基本的尊重, 包括你厌恶的人。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华燕
有的父母以陪孩子的名义待在家里,然后各自玩着手机,做着自己的事情,对孩子而言,并不是陪伴。陪伴的前提是参与,没有参与就没有陪伴。 01初级的陪伴是“帮你解决问题” 当女儿抱怨太多来不及做,妈妈就说要找老师沟通减少作业量,结果女儿很烦躁的拒绝了。其实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解决,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立马解决。在解决问题之前,人需要经历一段情绪发酵的过程,然后自己升起解决问题的意愿。想解决问题的人,会选择在真正觉得需要帮助的时候求助。所以遵从对方的意愿,就是最好的陪伴。 02中级的陪伴是交流和玩耍 一个妈妈在每次女儿哭的时候,她就赶紧掏出手机给女儿拍照,并告诉她“宝宝笑一笑,哭就不漂亮了”。这种陪伴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暂时不用去面对糟糕的情绪。而坏处是,对方会觉得:我不能有不开心,不开心是可耻的。 03高级的陪伴是陪伴情绪 你抱怨,我陪你抱怨; 你生气,我陪你生气; 你挫败,我陪你挫败; 你难过,我陪你难过; 你孤独,我陪你孤独。 我不去改变你,只是陪你,仅此而已。此时此刻,他可以知道:这一切都是可以的,都是被允许的。 04如何获得好的陪伴学会拒绝 当有人总是喋喋不休、告诉你“别想了,我们去……”,如果你感觉不舒服,你可以拒绝。你可以去寻找愿意陪你在情绪里呆会儿的那个人,也可以邀请已经在你身边的那个人这样对你。 不管是用这样的态度陪伴别人,还是陪伴自己,只要我们在一起,解决痛苦的勇气和方法就会慢慢升起。 允许和看见,就是最好的陪伴。

史冬英
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时候,失望可能是一个躲不过的问题,因为失望,我们还会生出沮丧、无力、自责、悲伤等各种负面情绪,让人很痛苦,并且想要本能地避免这种情况,而避免的方式,在有些人看来就是不要有期待。 这种想法看起来有些道理,但这就像为了不咬到舌头而不吃饭一样,为了不失望,就连更重要的期待也不要了,这不免舍本逐末了。 事实上,期待没有问题,期待是我们的本能,是方向,是动力,没有期待地活着和行尸走肉无异。之所以对有些人来说,期望会变成失望的根源,其实是源于他们混淆了期望和底线的概念。 举个例子,一个孩子刚出生,妈妈对他的期望可能只是健康地成长,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妈妈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不会太焦虑的原因。再大一点,妈妈的期待就变成了要学习好、有一技之长、性格开朗活泼、听话懂事……这时妈妈的焦虑就多了起来,失望也多了起来,因为孩子越来越达不到这些期待了。但是如果这时孩子得了大病,妈妈的期待就会立刻回到孩子只要健康地活着就行,曾经的那些期待都无所谓了。 这说明什么呢?期望本身就不是衡量的标准,而底线才是,换句话说,期望不一定达到,底线则不能突破。对大多数人来说,守住底线并不困难,但如果搞错了期望和底线,非要把期望当成底线去要求自己必须达到,这无疑是自我折磨,自寻烦恼了。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