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洪君玉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温暖
0回答
尤四海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彭充
我们常常习惯于把那些从小就显得安静、乖巧,不对大人表达太多需求的孩子视作一种懂事,作为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个体,我们非常善于牺牲自我去成全一种更大的精神道义,这种文化合理性让我们成了世界上最团结一致的群体,也让我们在过去数千年里烙印下了独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心灵伤痕。 然而从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健康来看,那些在襁褓中就已经不再哭闹,在小小年纪就已经稳重内敛的孩子,他们或需要用一生背负起一具别人都无法看见的沉重枷锁,并且用这个时间里所有的自我束缚来换取一种认同,他人的,自己的。 如果能回到那个匍地而行的年岁,你看到的或许不是那个在他人面前总是恰到好处,举止得体少年或成人,而是一个被吞噬了所有生命活力的幼孩,在他们早已干涸了无数次泪痕的脸颊上,有的只是如荒原般的安静,苍土般的漠然。 幼时的他们倔强、刻板、不善言辞,直到心智启蒙的那一刻,他们突然成为了情商最高的物种,每一个人都夸赞他,喜欢他,他们也知道如何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舒服,他的言语,他的行为。 在他们面前,所有人都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可以自顾自的说话,而不在意他是否想听。因为他们总是表现的饶有兴致,礼貌而又真诚。所有人都视他们为重要的朋友,都热情的联络他,对他敞开心扉,就像他也真的喜欢这些一样。 在他们身上,你看不到任何棱角,他们犹如流体的生命,以无形入有间,随方就圆,平洼合丘,从不与他人相伤。 对于他人,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克制谦卑,他们敛藏自己所有的气息,生怕任何有悖于他人想法意见的姿态浮现。倘若有一刻,两个人都寂静无言,他们才会去表达自己,为的只是再次把对方作为主角邀请入场,且不让对方觉得尴尬。 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也曾渴望表达,也曾希望被理解,他们只能和自己的同类为伍,在那些彼此都以熟知的宇宙里自由。他们怀着一份企盼的心愿,希望得到那样一份允许,直至再次面对他人。看着那些可以用自我去表达的人,他们找不到一个与之相对的存在,他们只能熟练的臣服并让位。 如果你曾聆听他们的故事,你会瞥见这样一幕,在那段模糊的记忆里,在那个他们还可以表达自我的时间,他们怯生生的仰头看向妈妈,在那张原本可以倒映出自己模样的脸上,他们再一次看见那张熟悉的脸,以及同样熟悉的簇拥在脸庞上的退缩,厌烦,不耐,漠然,然后他们记住了那份羞耻。 自此,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个懂事的孩子。

李有军
如果你遇到了指责型伴侣,长期处于这种不健康的沟通方式中,长期被伴侣指责与否定,你就会很容易出现缺乏自信、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悲观消极甚至抑郁等心理状态。如果你忍无可忍进行反抗,就会与指责型伴侣每日争吵无休,这样不但会导致家庭氛围极度紧张,而且还会使孩子整天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等孩子长大结婚后,由于极度缺乏安全感使得他们也有可能成为指责型人格。 要知道,指责型人格的突出特点是:习惯性不满,喜欢发脾气、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给对方,而自己还对自己那虚假的“完美”沾沾自喜。面对这种人格特点,想改变是很难的,与其改变对方,不如先转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因为错误真的是出在他们的身上,他们也并非一点错都没有,他们也有认识自身错误的可能性,但是即便发现真的是自己错了也未必会愿意承认错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自我的错误认知,依旧顽固地认为自己无错,所以不得不找“替罪羊”来承担错误而这个“替罪羊”就是他们的伴侣。 面对伴侣无理由的指责,首先要知道自己是有优点和长处的,并且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千万不要因为对方习惯性的指责型而陷入自我怀疑之中。其次,不要试图与TA们理论,因为争辩是情绪的催化剂和助燃剂,正样会使TA们更加变本加历。如果有可能就远离指责型人格的人吧,能离多远就离多远。如果暂时离不了,面对伴侣对自己的否定和打击时,首先得正视自身,认清自己的所长,并提醒自己:和这样的人争吵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指责型人格的人通常是缺乏安全感的人,由于安全感的缺失才使他们拼命的指责别人以此来明哲保身而己。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