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真正的力量 来自于享受此刻的自己。
那晓旭
真正的力量 来自于享受此刻的自己。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崔黎明
我的愤怒,不只是愤怒, 它是内心深处的呐喊, 是渴望被理解的声音。 我的悲伤,不只是悲伤, 它是未被满足的需求, 是对温暖的渴求。 每一种情绪, 都是我心灵的信使, 它提醒我去倾听自己, 去看见隐藏在表面的真相。
孙三丽
前两天我有一个来访者,她说她的男朋友总是以开玩笑的语气说很多挖苦和贬低她的话,她觉得自尊心,内心都很受伤,已经到了让她无法忍受的地步,每次找她男朋友沟通这个事情,他男朋友总是不以为然的说,只是开个玩笑嘛,何必那么当真?当女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他仍然觉得自己没什么问题,觉得女孩敏感,事儿多,甚至觉得女孩无趣,因为他把这种所谓的玩笑当成了生活的情趣,让女孩很难接受。 生活中你遇到过这种人吗?以开玩笑的语气来对你进行各种语言攻击,如果你不高兴了,他还觉得是你的问题,真的有开玩笑这一说,还是对方以开玩笑的语气对你进行语言暴力甚至试探你来达到某种目的呢?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问他,如果这个玩笑我并不觉得好笑,甚至觉得受伤你只是愉悦了你自己,有什么意义吗?从心理学上讲,我们的语言是经过大脑加工和指挥并提取的,那么他嘴里能够说出来的,可以说是意识里的内容,只是换种表达方式包装一下放你面前,而且要求你接受,如果你接受了,就意味着还有下次和下下次,无数次,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直接、明确的拒绝,告诉对方我们不接受这样的玩笑,也不觉得可笑;你说的这些都是你的,不是我的,我不接受,还给你。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你还会接受
常爱雪
实上,没有人能告诉你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生活,或者你应该成为谁。因为没有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只有你的生活方式---你需要去探索和设计你想要的生活,并按照你的方式写下你的故事。 若你想卸下一些身上背不住的重担,当下次再遇到“应该”时,不妨学着质疑,问问自己也问问ta为什么?也可以尝试用“我或许”、“我想要”来替代“我应该”,比如我或许可以多运动、我想要完成这个任务。 愿我们在自己的生活里,都能更自由的谱写自己的人生。
樊德凤
尤其到了中学,你越是唠叨、指责、说教、甚至打骂,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差,越来越叛逆,越来越沉迷于手机。 那是因为到了中学,孩子进入青春期,他的自主意识开始增强,他越来越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父母的催促、唠叨,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自主感、掌控感,仿佛学习不是他自己的事,而是父母的。如果你催促、唠叨,他就努力学,这就相当于允许你的意志替代了他的意志,这是违背本能的,违背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如果你说教、指责、甚至打骂就能管住他,就相当于孩子纵容了你对他任意而为,他听话照做了,就相当认可了你打骂他是对的,以后他就得承受更多的指责、打骂。孩子的潜意识是不允许你再这么做的。所以他的行为上就会显现出来对你的反抗,就是学习越来越差,越来越叛逆,越来越沉迷手机等等。 其实孩子的内心也是煎熬的,他也想学习好,他也不想沉迷手机,他也害怕父母伤心甚至愤怒责备,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做不到。因为那是来自本能的、潜意识的反抗。如果到了青春期还顺从父母的孩子,性格是有问题的,将来会变得很懦弱,没有主见。 所以建议父母们要停止唠叨、指责、说教、更不可打骂。这些对于孩子来说是外驱力,就像被一个鞭子驱赶着,很痛苦。 我们要学会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培养孩子的自主感。 允许孩子即使没考好也不会被责罚,而是给予引导、支持、鼓励,让孩子真正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寻找孩子生活和学习上点点滴滴的努力和进步,去夸赞、认可、鼓励孩子,这样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与成就感。这些都是在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内驱力就像一个按在孩子身体里的小马达,他会自转。 内驱力强了,孩子会自动自发的努力,想不优秀也难了。
相辉
第一步:接受。接受当下自己的状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正在路上。 第二步:去做“我爱你”的练习。站在镜子面前,面对着镜子,对着镜子说,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不断重复,直到你真能听进去的那一刻。真的为自己去拥抱爱自己的那一刻。 第三步:去享受和自己相处的日子、时光。把自己当成最好的朋友,给予你自己你在生活中最需要的是什么。 你的满足、给予你自己那些你特别渴望的,只有当你内在特别充盈的状态,你才能去无条件地爱别人。 当你自己内在的爱是充盈,你才能真正让这个爱流动出去。 放下评判、放下批评,放下二元对立的所有。我们会一起到达那里。We will get there together. 当下最重要的是,开启。
王义丽
人一辈子都在学习,学到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不知”,这种内驱力不是自律,是永动机。自律还是落在大脑主导人,而大脑只是身体,心灵,灵魂,一个人身体的器官。内驱力是身心灵通合的生命磁场。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