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吴莲英
1温暖
0回答
吴莲英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唐建刚
精神动力学维度的一个特点是介入到一个人内心的体验、感受、理解等等跟这个人工作。 精神动力学的咨询常常不在症状本身说事儿,症状作为索引,我们是借助症状去看内心发生的感受、看法、期待、担心或者挫折,也就是说内心对方方面面的事情有各种的需求,但内心需求的这些方面,有时候是不协调的,不能达成一致的,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局面,叫做冲突。 这些冲突是需要人有涵纳能力的。当一个人有能力涵纳内在冲突的时候,内心的反应就不会溢出来。当涵纳不住,消化不了的时候,内心反应的波动就会比较大,大了就会溢出去,那外在对这种“溢出去”的呈现就是症状。 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如果告诉来访这是冲突,来访根本没法理解。因为这是我们建构出来的几个功能模块之间的冲突,这是我们的工作。怎么能够让来访理解,也能够去看到,感觉到呢?除了症状之外,他内在的现实常常会表达在生活的人际关系中,他为人处世的时候,这些冲突从内在就直接显示 出来了,显示在跟人、跟事儿打交道的特点上。所以我常说要跟来访聊家常,因为这是内心剧本在现实里的演绎、投射。我们跟病人谈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比如他的为人处世、家长里短,从这里头就能够听出来他的一些特征,这个特征就代表着他内心的一个剧本。当然这个剧本是我们用心理学的话语体系给解读出来的剧本,往往体现的是这个人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映射关系。我们会通过这些来理解一个人的内心能力,他能不能驾驭内在的各种需求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就是说遇到相似的生活、事件和情景的时候,有的人就很轻松,但有些人就不得了了。这就说明人的内在能力是有差别的。这种内在能力的差别,不是在一件事情上的差别,可能方方面面都会出现差别,这个方方面面的差别就意味着性格差别。 现在的视野就变得更宽了,我们看到的不是在一件事情上的一个模式或者一个特点,除了这件事情之外,还有这个人整体的状态水平,这就是治疗师在评估的时候,对一个人整体人格状态的评估:精神病水平?自恋水平?边缘水平?神经症水平?这就是看他性格总的“基调”在哪儿。在这个基础上,再评估具体的冲突是什么类型。 这就从一个症状。进而解析 发现周围 有很多的事件,通过事件发现内心有剧情,通过内心剧情再看到他有一个这样的性格特点。如果考虑的维度再复杂一点,这样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顺着这样的思路,一步一步会引出个人成长发展史,社会、经济

周锡霞
如果,你希望咨询师能够迅速立竿见影、一针见血地给予解答的那一刻,你已经将咨询师放在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理想化的位置。 理想化必然会经历破灭的过程,从这一点上来说,你的咨询师是注定是要让你失望的。 当咨询师在刚认识你的时候,就开口道:“你应该试试方法A,或者你应该试试方法B。”这时候,也意味着咨询师将你放在了一个无知无能的位置上。 咨询师很可能遭遇到的结果反馈是:“你怎么知道我没试过?你说的那些方法我都试过了。”毕竟,真正跟那些困扰和问题朝夕相处的人,是你而不是咨询师,没有谁比他们更了解自己的困境,以及所经历的变化。 因此,心理咨询就不是解决问题。不是说我有12345个问题,我要去寻求解决。那么,用最少的咨询次数,花更少的时间好像才是正常的、好的,或者说才能证明心理咨询师就是厉害的:“看,我的心理咨询师好能抓住重点哟。”所有困扰自己的,都是以某个问题为表象显现出 来,心理咨询就是透过这些实际的问题看到你为什么会这样的深层的原因。 也就是说,心理咨询是帮助来访者看到心理困扰的过程。 只有理解了、看到了,才会发现,当初的问题现在来看已经不是问题了。 这个过程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绕绕的。有时突破,有时停滞不前、有时还感觉没有改变等都是很正常的。 其次,我们自身的一些模式会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都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有些模式从小就形成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固定思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所以,不是说,OK,今天解决完这个问题,以后就万事大吉!一些固定的模式会反复出现在人际交往中、学习中或生活中,需要咨询师和来访者反反复复地去看到、觉察、体验,才有可能修复或理解或重构属于自己的新的模式。 除此之外,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也是在建立一段关系。通过这段安全的关系,来访者再去向外探索。在和其他人的碰撞中,一定也是有惊喜、有沮丧....的一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反反复复后才能明白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有的人又要说了,有的地方写了,长程心理咨询一般为30-50次。但是心理咨询治疗的结果也受到多类特征影响。比如复杂性、来访者个人的社会支持和强度、心理咨询师擅长的领域等。顺便补充一下,做心理咨询好几年的,大有人在。 如果你只是希望解决某个特定的情绪困扰或其他,完全可以跟咨询师商量,你们之间定一个共同的咨询方向,你觉得自己好转了、可以离开了,可能20-30次就可以了,也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