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终将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许多人以此
于敏
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终将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许多人以此感叹身处世间的身不由己,初心难守,造化弄人... 然而,这句话其实是颇为精准的预言。在更深刻的层面上,讨厌某样事物意味着: 该事物没有被你的意识之光充分照亮和理解。
人类的意识的发展,有趋向于完整的永恒动力。
因此,这些被讨厌的部分,最终必然会被充分经验、理解、自然地接纳进更为完整的意识之中。
1温暖
0回答
尤四海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刘红霞
心理学上,家有三层含义:归属感,分离感,自我感。孩子恋爱成家就是在分化中,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母爱是为了分离。只有在家庭得到足够满足的孩子才能建立自己的小家。
赵莎莎
宋国有一家人,善于调制一种不让手裂的药膏,世世代代以洗涤丝绸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用一百金的高价收购了他们的药方,全家人都在商量说,我们世世代代在水中洗涤衣物,也没有挣多少钱,如今有人一下子给我们很多钱,我们把这个药方就卖给他吧,于是这个游客就得到了这个药方,之后他来游说吴王,正巧这个时候吴国和越国正在交战,吴王就派这个人去统领军队,吴军在大冬天和越军在水上交战,因为士兵们都使用了这种药膏,吴军的士兵就没有手裂,于是大败了越军,吴王用很多的土地封赏了这个人。 庄子对惠子说,你看,同样是一个药膏,有的人用它获得了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勉强度日,这里的关键不是东西有没有用,而是你使用它的方法不同。
王义丽
枯叶都可以看见菩提 多少鲜活的生命能看见什么? 人类的语言没法形容
庞爱姣
一个人无法表达自己,一定是在童年时,他的表达没有人听,就像对着一座“山”呼喊而无回音。这种经历会内化为一种信念:自己不重要。要么就是表达时遭遇羞辱或负面的回应,强烈的羞耻感便会形成。这种情感让人回避再次表达,以避免重蹈覆辙。这种模式往往会持续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与自我认知。 与此同时,父母、老板等权威形象可能被内化,令个体感到更加压抑和渺小。不要将父母、老板、身边所谓的人生赢家当权威,打倒“心中的巨人”,你将摆脱这些内化的权威影响,重新建立自我力量。成为一个“不听话”的人,是为了听见真实的自己。
冯扬
师父说:如果人与人不在一个层次,无论你做什么,对方都会觉得不对。所谓的层次,不是社会地位的高低,而是一个人的人品和认知事物的清晰程度。同频才能相惜,同趣才能同乐,只有灵魂相似的人,才能看出彼此之间潜藏的内在。懂你的人,不用言语,不懂你的人百口莫辩。
刘研
如果你不幸生活在一个不健康的家庭里,或者处在一段非常内耗的亲密关系里,请不要高估自己的改造能力。更值得你做的其实是阻断和隔离,比如离开这个家,或者暂停这段关系。 要知道,系统的力量通常会碾压个人。那些在关系总是冒犯和伤害别人的人,他们的内心通常也是一个受害者。只是伤害他们的人,可能并不在当前的关系里。 比如一个粗暴无理、极度控制的父亲,可能童年期恰恰是被自己父亲体罚和羞辱的委屈男孩。他们长期被剥夺自尊,可能会形成“蛮横是有力量的,蛮横才能保全自尊”的认知。于是他们会在后来的生活里,对于自己熟知的、看起来弱势的人实施控制和蛮横策略。当然这一过程通常是无意识的,因为没有自我觉察,所以大概率不会改变。 适度的隔离和阻断是停止内耗,保全自我,恢复个体能量的过程。有了这一“爱自己”的过程,才会迎来关系的转机。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