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人生是用来体验的, 不是用来演绎完美的。 接受自己的迟钝
王倩倩
人生是用来体验的, 不是用来演绎完美的。 接受自己的迟钝和平庸, 允许自己出错, 允许自己偶尔断电, 与自己达成和解。 爱自己的明媚,也接受自己的破碎。 这是一种肯定自我、接纳自我的态度, 也是对人生的一个通达又深刻的认识。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谭丽梅
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约束与自由、批评与赏识、严苛与宽松,从来都不矛盾。 根本的矛盾在于,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你的目的是出于爱,还是出于想赢?是为了立威,还是为了引导?你是想成为指南针,还是想成为指挥棒? ———转自《读者》
张凤琴
提到事事有回应,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没必要,可能会想“谈恋爱又不是工作,希望事事有回应是不是太作了?”事实上,大多数人低估了亲密关系中“被回应”这件事和对我们关系的影响程度——影响很!大! 我们有刻在基因里的被回应需求,这是作为人类、也包括其他高等生物的本能需求。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动物心理学家哈洛在猴子身上做了一系列实验,研究院将刚出生的小猴子和猴妈妈及同类隔离开(Suomi, 1976),放进一个单独的笼子中养育,结果发现,在这种模式下被养育的小猴性格极其孤僻,无法结交同伴,性成熟后也不能进行交配。而这种环境中,小猴子缺少的,正是来自“他猴”的回应。 “认知闭合”的状态让我们舒服,反之则令我们不适。 社会心理学家Arie Kruglanski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闭合需求”(need for closure)一词,指的是我们需要从不确定的场景中找到答案,从而减轻困惑和模棱两可(Kruglanski et al., 2018)。 寻求认知闭合(cognitive closure)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因为这能让我们结束当前事宜,对事态有相对完整的、闭环的感知,不再为这件事情投入认知资源,从而拥有更充沛的精力去感受这个世界的其他部分、做其他事。 如果无法得到认知闭合,则会让我们总是牵挂着那件尚未结束的事,占据注意力和情绪资源。严重时影响正常生活。 被回应,就能够制造出一次认知闭合。 总是能给予我们回应的人,会让我们感到对方可信任、有责任感、温暖。 如果你感觉身边暂时缺乏能给你温柔回应的人,可以来这里倾诉。在这个安全的空间里,我会全然地倾听你、看见你的需求,并真诚地给予支持性的回应。
王义丽
【丽之心】宋代歌颂梅花、枯木、尊重每个生命存在的意义价值,把缺陷变美,花很美,枯木也美,裂纹也可以构成美,是缺陷之美,残缺之美,不完美之美,都是存在于整体的一部分,称宁要完整,不要完美。
宗阳
人这一生,我们会和很多人相遇,却只会和少部分从相遇,走到相守。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到底都需要一个度,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太在乎一段关系,会害怕它消散,害怕它断裂,害怕它成为遗憾。 我们会因为害怕而委曲自己,想方设法保全关系,从而被这段关系束缚,无法挣脱成为更好的自己。 很喜欢周国平老师的一段话:“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亲疏随缘。” 不委曲自己,不讨好别人,也不执着于任何一段关系来去,报以深情相交,一切随缘相去。 愿我们往后余生,好好爱自己,亲疏随缘,爱恨随意,如此便好。
王义丽
没有光 天地黑暗 没有了黑暗 不知光 森林深处 每个细胞幻化成眼睛 黑暗中微光 都会让人欢呼雀跃 黑暗里开出了红花 光明是黑暗的绿叶 微光似泉水流经山石,穿越森林 我听见了潺潺流水声 奔向天空 流向江河 黑夜拥抱光明 天地拥抱万物
陈维军
有些人,总能在垃圾堆中找到宝藏; 而有些人,总能在宝藏里面找到垃圾。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