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人生没有‘来不及’,只有‘要不要’——想去的远方,此刻
胡艳丽
“人生没有‘来不及’,只有‘要不要’——想去的远方,此刻就是风起时。”
0温暖
0回答
#
个人成长
相关回答
张瑞琴
恋爱,最忌讳表白。 你一表白,明确追求一个女人,会给这个女人带去非常大的心理压力。 恋爱是润物细无声的,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 明目张胆的恋爱,除非对方非常喜欢你,你的实力非常强,否则,你是没什么希望的。
杜继锋
一个好父亲能够看到并接纳自己内在未长大的小男孩,所以他不会通过巨大的外在成就来掩盖小男孩的弱小和无助。在他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不害怕孩子气的玩耍会动摇他不稳定的所谓男子汉气概。而缺席孩子成长过程的父亲就恰好相反:他们需要太多的金钱地位和荣耀等,来弥补自己人格的发育不足。在这个意义上,孩子就是镜子,可以照见父亲人格的形状和成熟度。
那晓旭
于孩子而言,成长的路,注定是不断提问的路。父母要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提问,这不仅仅增进亲子感情,还能增加孩子的表达、见识、思维发散能力。
赵玉红
“导致拖延的原因有很多,心理效能不足是一个常见的缘由,最近我还发现当一个人在某个心理进程上卡住的时候,即便ta 处于比较高能量的状态,也会在一些事情上开始拖延。也就是说,当你过不去 a 桥的时候,你原本可以行得通的 b 桥也会出现“路障”,因为人的经验是可以泛化的,好的经验会,有阻碍的经验也会。所以当你无论如何都不想去做眼下要做的事情时,可以关注一下,自己生活中是不是有一些别的事情被一直搁置着,那里可能已经落满了需要拂拭的尘埃。”
吴美燕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其实老子就是在告诉我们:当我们在出生的时候就是最有灵性的状态,像婴儿一样表里如一,保持本性真心。 回顾我们的一生,我们在幼小的时候,每个人都有纯真无邪,保持真性情的时候。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每个人都会经过社会的磨砺和鞭打,都有了复杂的经历,我们就变得不再是那么纯真无邪,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灵性发生了巨大改变,我们看所有的人和事,都是充满了质疑和猜测。 对于我们人来说,那灵性在哪里呢?刚才我已经说过,性由心生,灵性当然就深藏于我们内心深处。 换言之就是:灵性是深藏于我们内心深处原始生命力,它充满了智慧和能量,它能够让我们探索到每个人自己最原始的奥秘,它能促使我们觉醒,促使我们灵性成长。 什么是灵性成长呢?所谓灵性成长就是让我们能够从头脑的局限思维之内摆脱出来,重新链接到内在的原始生命力,开发其中的无穷的智慧,为我所用。 由此可见,灵性这种东西,在我们的头脑中是无法获得的,因为灵性不是逻辑,也不是思想,而是一种生命力。生命是无法通过思考获得的,哪怕现在人工智能多么发达,我们再怎么打造出来的机器人,它也只是机器。人类是会思考的,但机器人不会,思考已经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的习惯,这种习惯甚至无法从我们头脑思维里面摆脱出来。因为我们的头脑太强大了,所以就掩盖了我们的灵性,灵性就出不来。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要去修灵性,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强大潜能激发出来,让自己的生命得到觉醒。 一个人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恍然大悟,醍醐灌顶,遮盖心灵的那层迷雾瞬间消失,豁然开朗的感觉。 一个人的觉醒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且只有自己觉到悟到才能做到。但在现实生活,我们很多时候不是被叫醒的,而是被痛醒的。我们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而疼却可以,每一次的觉醒都是智慧的升华,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明悟!
史冬英
有句俗语叫做“人教人学不会,事教人包教包会”,相信过来人一定深有体会。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所谓“人教人”就是讲道理,而“事教人”也是让人去实践。 讲道理之所以没用,是因为它只能停留在意识层面、思维层面,按照道理,你知道做这件事的结果可能是好的,或者是坏的,但好又如何?坏又如何呢?你其实并不能真正理解,就像无论别人多么努力地给你描述100度有多热,你都无法理解100度到底是什么概念。但实践就不同,它会让人产生感觉,比如你摔一跤很疼,疼的这个感觉是实实在在的,那么以后一旦有人说起疼,你立刻就能明白疼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感受和体验的重要意义,它是不可替代的。但现实是我们很多人总试图去给别人讲道理,尤其是父母,总喜欢告诉孩子你该怎么做。结果当然很打脸,你做的是无用功,别人还非常反感,甚至逆反,你以为是你讲得不够清楚,或者讲得还不够多,但事实是你根本弄错了方向。 没有人有权剥夺另一个人的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真实,所以不要再说什么“我也是为了他好”,好坏只有他的感受才能说了算。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