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克特认为,人的自我分为“真自我”与“假自
那晓旭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克特认为,人的自我分为“真自我”与“假自我”。 真自我,是围绕着自己的感受而构建。 假自我,是围绕着别人的感受而构建。 后者的悲哀是,他总是自动地寻求别人的感受,并顺从着别人的感受转。他为别人而活。“当他们发现所有那些东西都得到的时候,内心还是空荡荡,就有了强烈的无意义感。”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宗阳
一个人最幸福的事,大概就是活在自己的热爱里。 什么是热爱?就是心甘情愿。心甘情愿地去付出,也心甘情愿地去接受追寻路上的辛苦和坎坷。 有了热爱,你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即使向目标挺进的过程很枯燥、反馈很弱、达成周期十分漫长,你也会调动起周身的勇气、耐心和能量,积极克服,努力胜任。因为这件事对你而言就是有满足感的,你愿意为它付出百分百的热血,去换一个“一切值得”的结果。 人生,其实并不需要总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因为哪怕仅仅一件心中热爱着的小事,就足以抵过岁月漫长。
李静
今天有个同学分享了一篇一区核心刊的文献,讲的是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做好事)和同伴关系(友谊)的研究。 结论总结是: 1.做好事越多,朋友越多 2.做好事越少,朋友越少 3.但是,做好事过于多了,反而朋友会变少 4.双向关联显示,朋友少的人都是不爱帮助人的人 5.但是,朋友多的人却不一定都是乐于助人的人。 所以,总体来讲,学校里面也是小小的社会,和成年人一样,学生在学校也有一定程度的社交属性,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一点,不只是成绩好就行。
朱杰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处理一种两难境地。 例如获得了发展似乎就必须得离开高情感支持的人,而获得高情感支持的人却又担心自己前途一片惨淡,难以抉择! 例如一个学生为了快点和朋友玩说谎已经完成大量作业,而要不然就得忍受远离与朋友玩的快感去写大量作业。不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和家长教训很痛苦,可是放弃写作业与朋友玩耍又那么得开心。 所以很多小朋友就会幻想,为何我不能既要与朋友玩耍的开心,又要避免因为作业未完成而获得的批评呢? 而现实之地毕竟是现实,我们似乎常常无法既要又要,我们会面临着抉择,面临着成为更高智慧的人来做出更好的应对,面临着成为更有承受能力的人来承受无法都要的痛苦。 这也许也是成长之苦的表现方式之一吧!
那晓旭
在孩子未成熟的世界观里, 父母即尺度。 父母的认知水平, 是孩子成长的起点, 可能也是孩子发展的天花板。
陈淑冰
坚定做命运的主人,而不是把自己交给他人。 你觉得一个人可以改命吗? 坚持一直成长改变修行的人,他的命运是所有懂算命的人算不准的。
张万青
生存需要勤快,需要聪明, 发展需要沉静,需要智慧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