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第229天 习得

冯二玲
第229天 习得性无助及其启示 大约30年前,当时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研的马丁塞利格曼进行了一项实验,实现了人类心理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塞利格曼博士观察了若干次电击狗的实验,他发现有些狗完全没反应,他们只是躺下来忍受痛苦,当时心理学领域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解释这种现象,为了弄清楚为什么有些狗直接就放弃了,赛利格曼精巧的设计了两个阶段的实验,在第1个阶段A组的狗被背带绑住并受到轻微电击,他们可以用鼻子去按控制杆让电击停止,很快他们就学会这样做了。 B组的狗也是被同样的背带绑住并受到同样的电击,但他们无法让电击停止,这些狗只能忍受痛苦,C组是对照组,C组的狗被背带绑住,但没有受到电击。 第2天塞利格曼进行实验的第2阶段,他将这些狗逐个放进一个叫做穿梭箱的装置里,这个箱子中间立着一块低矮的挡板,每只狗都被放到挡板的一侧,被受到轻微电击,他们只要跨过矮挡板跳到另一侧就能停止电击,A组的狗(可以控制电击)和C组的狗(没有收到电击),很快就明白怎样跨越挡板,摆脱不适。但B组的狗(不能控制电击)则有不同的反应。他们躺下来呜咽啜泣,没有尝试逃脱。赛利格曼等人发现这些狗学会了无助,这一行为几乎摧毁了他们采取行动的干劲儿,此后科学家还发现猫、鱼、狗,大鼠、蟑螂,小鼠和人类都能学到这一特性。习得性无助就是将“做什么都没有用”这个想法内化,从而削弱了一个人的掌控感。 那么这个发现有什么启示呢? 成功的经验让人再次尝试,进而获得成功。失败的经验,让人放弃努力,从而再次失败。所以教学也好,培养孩子也好,带领员工也好,一定要让他们体验成功。因为只有成功,才能够让他们继续努力,从而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功。

4温暖
8回答
美岐
温暖了
相关回答
景泽惠
一,价值感。与自我对他人的贡献度有关,简单来说,就是对他人有用。 一个人成全、成就的人越多,他的价值感越高。 然而有一类人,即使他们成全成就再多的人,价值感依然不高或者说不稳定,因为他们的价值感更多是依赖于别人的反馈。他们需要从别人一次又一次的反馈与肯定中去反复确定自己的价值感。 二,归属感与存在感。 在中国的文化中间,有一种落叶归根的文化,包括寻亲、寻根、寻祖,背后都是人们对于归属感的渴求。 在有归属感的地方,我们是能够确信自己是有存在感的。因为有了归属感与存在感,意味着你是被关注的、被看到的。 而被忽视或是无视,是会让人感到特别的绝望,这种绝望就像你掉进一个坑里,拼命地呼喊,而外面没有任何人来回应你,这就是真正的绝望感。 当你觉得对方听不懂或者听不见的时候,你感觉自己被忽视了,被忽视是你的内在创伤体验。所以你的这些感受或者行为,实际上,就是被忽视的人的一种典型的创伤反应。 被忽视得太久是会存在类似的情绪感受与行为,但这不是你的错。 所以,当你感到被忽视想发火的时候,试着去理解一下那个被忽视的自己,也许下一次你就不发火了呢。 因此,你会发现,那些刷存在感的人,其实为的就是能够被人看见。 所以可以这么认为,拥有归属感与存在感能够让我们不去体验绝望的感觉。 三,可控感。 一个人可以掌控的事物越多,越能感到自由自在。 比如,你可以支配自己的时间,想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就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不用有太多的顾虑;再比如,你可以支配自己的财富,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用畏手畏脚。 当生活变得越来越可控,失控越来越少,被迫越来越少,自由自在也就越来越多。反之,当一个人感觉被控制着,他就会感到不自在,甚至是失去自由。 幸福是一种自由自在的体验,当你想要依赖,就会失去自由。 但凡我们有想依赖他人的愿望或是渴望,或者说我们只有依赖于他人才能够变好,那也就意味着我们进入到一个时常感到被控制、不自在的人生。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