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聊聊“不靠谱”的爱情…… “欢迎来到不纯真年代!”——

胡星星
聊聊“不靠谱”的爱情…… “欢迎来到不纯真年代!”——《欲望都市》的开篇女主急促地在电脑上敲下一行字,总结着现代都市里人们旺盛又纷乱的欲望和爱情。同样的,性、谎言、背叛,在当代中国也在不间断循环上演着。 即使《三十而已》里的顾佳,作为一个人情练达、双商极高的新时代女性,既能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又能辅佐丈夫事业,家庭和事业两手抓两手都很硬,也难逃被出轨的命运。 其实这样说,挺不公平的,因为这样好像传递了一种讯息:一方出轨,是因为另一方不够好。 事实上代表爱情的三个元素即:亲密、激情、承诺或义务。这三项很不靠谱(稳定)经常失衡,两人感情上有可能感情的需求和性得不到,双方不亲密、能够给予的信任和依赖又不多,精神层面的连接不够,所作出承诺与另外一个人相爱或相伴的决定,以及信守又因为浮躁的情绪无法忍受……… 甚至出现严重的冲突,爱情的消亡则就不可避免,出轨也就必然会出现。 近年结婚率越来越低,离结比屡刷新高,经常会给我们营造出一种爱情越来越脆弱易碎和现实礼崩乐坏的残酷感。 真让人有种错觉,怀疑世界上究竟有没有真爱这回事? 事实上如果爱情在这三种关系里得到稳定的维系,出轨的行为是避免的。

0温暖
1回答
相关回答
尤琪芳
伯格曼曾在接受采访是说到:“父亲比较暴力,有抑郁躁狂症,他在别人眼中是一位非常得体温和的牧师,在家里却经常发脾气,对孩子极其严厉,时不时会惩罚。”伯格曼描述那段记忆,是如地狱般的生活。 如果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去理解伯格曼的童年创伤,他的这种核心的信仰冲突正是源于消极的父亲情结:个人层面的消极的父亲意象和集体层面的积极的大父神意象(上帝)视为同一,而无法分离。 童年时信奉上帝可以拯救人类一切苦难的宗教思想,而小伯格曼经历的所有苦难却恰恰来自于“上帝”(牧师父亲)。 这种分裂的信仰冲突几乎贯穿了伯格曼的一生,他从童年的半信半疑到成年的不断怀疑再到晚年的“无神论“,他用全部的生命与上帝(父亲意象)进行着痛苦而又艰难的斗争。 不幸的人用一生疗愈童年。伯格曼也曾说:“童年的记忆如影随形,不用几秒钟就能沉浸在过去的记忆中。” 幸运且可敬的是,在信仰崩塌之后,伯格曼重塑起自我救赎的精神大殿。天才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把自身的苦难用艺术的形式加以升华! 所以才有了伯格曼后期一系列有关宗教和信仰题材的经典作品,如《第七封印》、《野草莓》等。 在《处女泉》的结尾处,伯格曼借陶尔之口发出灵魂的呐喊:“上主,您都看到了这无辜孩子的死和我的复仇,是您容许他发生的。我不懂,我不懂!我向您承诺,为了补赎我的罪,我要盖一间教堂,用我这双手。” 伯格曼从“我不懂”的质疑中苦苦找寻精神的力量,而后在信仰的废墟之中重建起一座精神“教堂”,成功完成了自我救赎的英雄之旅! 文章最后,来简单谈谈影片结尾处卡琳身下涌出的泉水意象。《圣经》中有一首诗歌: “今到救恩泉源欢然汲灵水,解我灵性干渴,心神极快慰。灵泉自心涌起,永流永不息,一直流到永生里。” 泉之意象如生命之活水,可以解救干涸的灵魂,滋养困苦的心灵,洗涤一切罪恶与黑暗,带来光明、希望、重生、力量。 泉从大地之深处涌流而出,象征着来自无意识最深处的原始核心的能量,即宇宙之中心,心灵之核心,万物之原初的能量,也就是荣格说的心灵中心自性的能量。 荣格曾说过:心灵的疗愈要下探到无意识的最深处,即心灵的中心处自性处,在那里有源源不断的生命之原初的能量,足以滋养和疗愈整个心灵。 《处女泉》中泉水之意象正是伯格曼心灵意象之表达,泉水的能量即心灵自我救赎之内在本源的力量。致敬! 英格玛·伯格曼——一位自我救赎的电影英雄。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