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漠视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却时不时拿孩子的短处评论一番,这样
谷振强
漠视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却时不时拿孩子的短处评论一番,这样做只会打碎孩子的热情和信心。 心理学家简·尼尔森更是一针见血的说: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样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糕? 一个自尊心受损的孩子,就像泄了气的气球,很难有强大的修复力,更难有重整旗鼓的动力。
1温暖
1回答
谷振强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刘学影
心即世界!你的心是什么样,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所以别人眼里的你,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你,只是别人内心的投射,而你眼里的别人才是真正的你。
冯二玲
情绪就像弹簧,你越要压抑它、控制它,它就越拼命地反弹。如果放下控制,单纯地感受和陪伴,它自己就平静下来了。 当情绪来时,我就像一只充满气的气球。头脑的处理方法,只是让我的外壳更坚固,气球暂时不会爆炸,但不断充气的气球,纵然外壳再结实,也有爆炸的一天啊。 而感受身体的处理方法,才是真的帮我的气球撒气,让那些充进来的恶气、臭气流动起来,找到出口。允许情绪的出现 。 与情绪相处,需要三个步骤:觉察-感受-探索。 首先是在情绪来临的当下,对它升起一个觉察,自己意识到自己在情绪中。 其次,不带评判地感受身体,让情绪流动起来,找到出口,得到疏导。 最后,尝试去觉察触发自己情绪的按钮是什么,为什么这件事、这个人、这种处境,对我来说这么难以接受?为什么我被激起愤怒、委屈的情绪?进而探索自己的内在模式。 有了这样的觉察,我们的情绪按钮就不会那么轻易再被触发了。身心也会越来越健康、平静、喜乐。
史冬英
实际上,“为自己争取,努力自我实现”的动力与能力,就是攻击性。 心理意义上的“攻击性”,并非无限制地攻击和伤害他人,释放恶意与敌意,而是一种攻击性驱力。 它包含着进化取向,是一个人实现自己想法,竞争与超越的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奋斗与成就的驱动力。 足够的攻击性,能支撑起一个人的自信与坚持,反映和锻造一个人的力量感。 攻击性得到尽情释放,一个人才能为追求理想和目标、做出毫无保留的努力。 所以,当你长期抑制攻击性后,你会很难走出舒适区,面对机会难以展现和发挥才能,面对竞争习惯性逃避,甚至削弱自己的能力以回避冲突,必要时甚至无法保护自己…… 从而影响人的一生的选择和走向。 无法自我实现的本质原因,源于我们压抑了那个与生俱来的心理财富——“攻击性”。
和钰蓉
跟着感觉走,就是不做任何排解情绪和糟糕感觉的努力,随它来,它便很快离你而去;跟着感觉对抗着走,你就会尝试各种努力去控制一个关系或者掌控一件事,你总想着把感觉变好,希望情绪得到抚慰,可是这样的结果多半是越来越糟糕。真正的痛苦来自和自己情绪的对抗!很多事是无法掌控的,很多人是无法左右的,情绪的奴隶源于我们受制于人,受困于事,放下,弃权,是根本的解决途径。
李春娣
人际关系的核心是边界,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去管别人的闲事、关注别人的生活。谁能够给你带来由衷的喜悦,平静和升华,把时间放在那;基本没有第三了,做到这两点已经很不错
张富杰
•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听到什么才是重要的。老是强调自己说得怎样正确没有用,孩子收到的讯息对他来说是什么意思才重要。 •话有很多种方法说出来,使听者完全领会讲者意图便是最好的方法。用孩子听得明白、能够接受的语言、语气、说话模式对他说话,会有最好的效果。 •没有两个人对同样的讯息有同样的反应。一个孩子对你说话的反应,不代表另一个孩子也一定会有同样的反应。 •说话有没有效果由讲者控制,由听者决定。孩子的反应表明你说的话有没有效果,而你可以改变说话的内容和方式去控制效果。 • 改变说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没有效果的说法,越说孩子会越不接受,效果越差。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