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道德习惯的形成,是教育者深入到被教育者的精神世界中去的途

谷振强
道德习惯的形成,是教育者深入到被教育者的精神世界中去的途径,不通过这一途径就不可能理解一个人,也不可能用细腻的手段,即用语言和美感去对人施加影响。 马克思说过,“自古以来,利用惩罚来感化或恫吓世界就从来没有成功过。适得其反!” 要让一个人为自己的过失难受,受自己的良心的谴责,是困难的,与此相比施加惩罚就容易多了。 让少年为自己的过失感到难过,这是应对其不良行为最好的办法。打骂惩罚则抵消或者减弱了少年对不良行为的良心谴责

0温暖
1回答
相关回答
冯二玲
英国当代雕塑家安尼什·卡普尔,凭借雕塑《坠入地狱》而一举成名。一天,英国着名纸媒《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采访了安尼什·卡普尔,这名记者也是一位业余雕像爱好者,他想请教安尼什·卡普尔当好一个雕塑家的秘诀。记者提问说:“安尼什·卡普尔先生,你能给我们透露一点你成功的秘诀吗?”   只听安尼什·卡普尔说:“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秘诀,我个人的体会是,要当好一名雕像师,只要做到两点就行了:第一是要把鼻子雕大一点;第二是要把眼睛雕小一点。”   记者不解地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如果鼻子大眼睛小,那雕出的人像岂不是太难看了吗?”   安尼什·卡普尔对此作了解释:“鼻子大眼睛小,就有修改的余地啊。你想想看,如果鼻子大了,还可以往小里修改;如果眼睛小了,还可以向外扩大。反之,如果一开始鼻子就雕小了,就再也无法加大了;如果眼睛一开始雕大了,也就没办法改小了。”   仔细想想,安尼什·卡普尔留有余地的智慧,给我们做人做事也是一种很好的启示:为人处世,要为自己和他人留一些回旋的余地,话不可说满、事不可做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行动自如,别人也会更自在。这样你才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生活中,为什么我们非要钻死牛角尖?为什么又非要咄咄逼人?难道不应该给自己的心灵留点余地吗?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