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我们总是很容易给自己设定一个过高的期望和标准,然后打开我

张丽坤
我们总是很容易给自己设定一个过高的期望和标准,然后打开我们的「自我监测」功能,时时刻刻「监测」自己是否偏离了这个标准。那些对自己要求越高的人,越容易设定更高的标准,同时保持全天候的自我监测。 这背后的原因,还是在于:我们都有一个需求,就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什么样的人才是「优秀」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因此,我们往往会结合外界灌输给我们的信息,在心中构造出一个虚假的、完美的标准,并要求自己向这个标准看齐。 因此,一旦我们「监测」到自己偏离了这个标准 —— 比如,本应努力工作,但是却荒废了一个小时 —— 就会给大脑发送一个警觉信号,告诉大脑: 我们在离「优秀」的道路上,又更远了一点,要注意啊…… 但实际上,我们真正渴望要得到的是什么呢?并不是「优秀」,而是「幸福」。 我们只是在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地把这两者打上了一个等号:只要我变得优秀了,我就会得到幸福 —— 问题就是:这是真的吗? 不是的。 真正的幸福来源于什么?来源于接纳自己,并在这个基础上体验到满足、充实、成就感。幸福不是无所求,也不是有所得,而是所得高于所求。 我们不断地把「所求」的标准提高,把着眼点放在「所求」和「所得」的差距上,一遍又一遍地强化这个差距,让自己沉浸在「我不够好」「我不应该懈怠」的自责和沮丧之中。 改变自己,不是要去苛责自己,而是反过来 —— 你要先认可自己、热爱自己,然后才能去谈「改变」。 只有热爱能够成为真正的、不竭的动力,而不是相反。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冯秋涵
#周六读书笔记 我们用视觉感知和解释周围世界的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习得的? “视崖”可以造成视觉上的视崖,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悬崖存在。 问题:人或动物在发展的哪个阶段才能对深度和高度刺激做出有效的反应?对于不同种类和不同生存环境的动物,这种反应出现的时间是否相同? • 测试方法 一张四英尺高的桌子,顶部是一块透明的厚玻璃。桌子的一半是用红白格组成的结实桌面(浅滩)。另一半也是同样的图案,但是在桌子下面的地板上(悬崖)。 被试是36名年龄在6-14个月之间的婴儿,婴儿的母亲也参加了实验。每个婴儿都被放在视崖的中间板上,先让母亲在深的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然后再在浅的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 还有一些小动物。 • 结果和讨论 9名婴儿拒绝离开中间板。 另外27位母亲在浅滩呼唤孩子,所有的孩子都爬过了玻璃。只有3名婴儿,他们的母亲在深的一侧呼唤他们时,极为犹豫的爬过视崖的边缘,而大部分婴儿拒绝穿过视崖,他们远离母亲爬向浅的一侧,或因为不能到母亲那边而大哭起来。 婴儿已经意识到视崖深度的存在,这一点几乎是毫无疑问的。 这项研究中所有婴儿至少已经有了六个月的生活经历,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可能通过尝试错误而学会了知觉深度。 动物测试的结果:不同种类动物知觉深度能力的发展与他们的生存需要有关。 所有种类的动物,如果它们要生存,就必须在能够独立行动时发展感知深度的能力。对人类来说,这种能力到6个月才会出现;但对于鸡、羊来说,这种能力几乎是一出生就出现了,对于猫狗来说,大约在4周时出现这种能力。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