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我们每个人内在都有3种人格: 内在父母、内在成人和内在小

薛昭霞
我们每个人内在都有3种人格: 内在父母、内在成人和内在小孩。 这3种人格同时存在于我们体内,随着压力变化而自由切换,交替出现。 一般在我们没什么压力时,「内在父母」会占主导。 它爱讲道理,擅长说教。 同时,也充满爱与关心,对我们包容体贴。 随着我们体验到的压力递增,「内在成人」就会取而代之。 处于这个状态下的我们,比较独立,拥有相对清晰的边界; 并且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拥有恰如其分的自尊,渴望自我实现。 那么,「内在小孩」什么时候会出现呢? 当我们会体验到超额压力,刺激强度超过自我强度的时候。 此时的我们,已经无法自行消化对面的挫折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强烈的无力和匮乏感。 那一刻,就像是肚子饿了一样,我们的心很难过; 不幸的是,我们很难将 “我需要你关心,需要你陪伴,想被你重视” 这样的话表达出来,总感觉不好意思。 有些人甚至难以察觉自己内在小孩的这些需要。  相反,会习惯用一种所谓 “成人” 的方式来伪装。 比如经常拿 “我没事,我很好”,“没关系的”,“成年人要坚强” ……此类的话来打发自己。 久而久之,很多人就戴上了面具—— 表面上是一个「无所谓的成人」,实际上是「被压抑的一个小孩」。  「内在小孩」未被看见和滋养,会导致我们下意识地压抑掉这部分,这是匮乏感造成的根源。 根源性的创伤没有被看见、被解决,就会以各种奇怪的偏差行为呈现出来。 比如有些人脾气暴躁,情绪反复无常,在社交场合失控,做出匪夷所思的破坏性行为…… 这是匮乏感造成的不良后果。 匮乏感没有被正视被满足,生活中就有解决不完的问题。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于华鹏
学会宽容 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对待他人非常苛刻,对待自己非常宽容,但自己又常常意识不到这一点,结果害人害己。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要苛求任何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已之心恕人。这是宽容,宽容是生活的艺术。学会宽容别人,其实在更大程度上也就是宽容自己。 1.学会宽容,意味着你不再心存疑虑。有人说宽容是软弱的象征。其实,有软弱之嫌的宽容根本称不上真正的宽容,宽容是人生难得的境界。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过于苛求别人和苛求自己的人很容易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由于内心矛盾的冲突和情绪低落难以解脱。导致机体内分泌失调,有的过激者甚至会失去理智造成严重的后果,往往宽容别人后,诸多忧虑郁闷可得以避免或消除。 2.宽容,意味着你不会再为他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气愤与悲伤是追随心胸狭窄者的影子,宽容的对待你的敌人、仇家、对手,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去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的喜悦,豁达的胸襟可以使你得到他人的友谊和肯定,更重要的是能够净化自己的内心,使自己保持一种愉悦平和的心态。 3.宽容,意味着你不会在患得患失。宽容,首先包括对你自己的宽容。只有对自己宽容的人,才有可能对别人宽容。宽容的对待自己,就是心平气和的工作,生活。这样的心态是自我充实的良好状态,宽容的过程也是互补的过程,别人有此过失,若能予以重视,并以适当的方法给与帮助,便可避免很多事情,自己有了过失,也不必灰心,同样也宽容和接纳自己,从中吸取教训重新振作起来。 4.宽容,意味着你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宽容对人对己都可成为一种不需投资便可获得的精神补品,学会宽容不仅对你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可以赢得友谊、家庭的和睦、婚姻的美满,甚至事业的成功。当然宽容脚不是纵容不是毫无原则的姑息迁就。不可因容忍宽容而失去做事交友的原则,如果原则和朋友之间真的无法调和,即使冒着失去朋友的代价,也不能失去原则,要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