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透过情绪,去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是认识自己,转换情绪

薛昭霞
透过情绪,去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是认识自己,转换情绪非常有效的方法。 而耐心倾听和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修复内在的匮乏感,又是成为内心强大之人的必经之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坚定力量安住在当下,不再轻易被焦虑感和不安感所搅动。 最后,不要忘了,改变非一日之功,只有持续的,深入的操练,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愿你不断成长,生命终得绽放。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洪君玉
自我状态在现象学层面可以描述为一个连贯协调的情绪系统,在行为方面可以描述为一组对应的行为模式。从更实际的角度来说,自我状态是一个伴随一系列相关行为模式的情绪系统。 每个人的自我状态都是有限度的,其反映的是一种心理现实,而非一个特定的角色。自我状态可分为三类:①类似于父母的自我状态;②一种对现实自主、直接、客观评价的自我状态;③一种可以反映人类古老经验、从童年时期留存下来、仍然活跃的自我状态。 从专业用语来讲,这三个类别分别被称为外在心理、现今心理、早期心理的自我状态。再从日常用语来讲,它们一一对应的是父母自我状态(Parent)、成人自我状态(Adult)、儿童自我状态(Child)。 在生命中的任一时刻,社会群体中的每个个体不仅会表现出“父母”“成人”或“儿童”的自我状态,而且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准备着从一个自我状态转换到另一个自我状态。 那是你的父母自我”意味着“你现在的心理状态/姿态/措辞/情绪反应等与你的爸爸(或妈妈)一致”;“那是你的成人自我”意味着“你刚刚对当下的情况做出了一个自主、客观地评估,以一种不偏不倚的方式陈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察觉到的问题/总结出的结论”;“那是你的儿童自我”意味着“你表达情绪的方式和意图就像个小孩子”。

赵莎莎
有一些女性可能因为自己不够漂亮而痛苦,所以有的时候美丽可能并不仅仅是女人的一个展示自己的方式,还可能成为了大多数女人的一个诅咒。今天我们来聊聊,经常嫌弃自己丑,可能是一种心病,探讨女人和美丽之间的故事。在审美方式多元化的当下,每个人的美都是独特的,但是有很多人还是觉得自己丑,很可能并不是自己的审美出了问题,真正的原因是你可能看不到自己的好,或者是其实你并不接受自己。 美丽不应该是一种诅咒。如果通过我们的讨论能来把女人从美丽的诅咒里面解放出来,就达到目标了。比如:你本来已经很美了,还觉得自己不够漂亮的女孩子是很多的。 比如有的女孩子你没有见到她之前,她会对她自己有很多定义,有很多描述,比如说很胖很丑或者怎样,但是当你看到她的人或者看到她的照片的时候,你甚至没有办法把她自己描述的样子跟她所呈现出来的样子对上号。你感觉她完全说的是另外一个人,就不是你所看到的这个人。 今天讨论的话题——老是嫌弃自己是一种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我就想了一下,我觉得有可能就是一种自恋过度的病,老是嫌弃自己不美的这些女人,她们为什么嫌弃自己不美呢? 你如果安慰她说你比我漂亮多了,对她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她们对标的对象根本就不是你,有可能是李嘉欣、张柏芝,甚至可能是更美的大美人。甚至说她真的长成张张伯芝和李嘉欣,也不一定觉得自己美,因为在她心目中所谓的美可能是完美的。你想如果我们总是去拿一个完美的标准去对照自己,不可能觉得自己美的,对吗?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 这个道理我觉得很多人能懂,在很多心理学的课程上我们也能学习到,我觉得如果说你内在其实是有渴望的,你就应该把自己的渴望活出来,可能你经过努力之后,你不会变成李嘉欣、张伯芝,但是一定会比你现在漂亮很多,在变漂亮的过程中,你的自信就会被提升。我觉得人最重要的不是害怕你没有欲望,而是害怕你不能直面自己的欲望,你不能直面这个欲望就很难。但你也不能对自己有一个无限期的刚才讲的那种自恋狂一般这种预期,非要自己是天下第一,要是完美,我觉得两方面,一方面不断地去提升自己,让自己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状态,然后另外一方面去调整自己的预期,在你的预期跟你能够通过努力达到的状态之间找一个匹配的点,就是你最舒服的时候。

李艳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性格急躁,脾气不好的人,通常是内心有很多的委屈和创伤。这些委屈和创伤不是来自当下,而是来自过去的成长经历,尤其是童年的成长经历。可能从小被当成出气筒,被忽视,甚至出生的时候都不被欢迎,不受待见,成长中总是被奚落、责骂,怎么做父母都不满意,怎么做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内心一般是千疮百孔的,非常多的委屈,愤怒,被压抑到了潜意识里,当后来遇到相似场景,相似的声音,那些隐藏的情绪,就像是一个个扳机点,被不断地扣响…….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即使成年之后,总是容易莫名的焦虑,恐慌,遇到一点事六神无主,或者把每一件事都想得非常糟糕,稍微有点不如意就容易抑郁。 怎么破? 首先,把心打开,看见曾经的自己,接纳自己,接纳已经发生的一切事情,不要再与之对抗,不要再像个婴儿活在委屈中,当你还在委屈还在怨恨,还在寻求父母的关注,其实你还是当年的那个“婴儿”只有婴儿才期望母亲,你看看我吧,你抱抱我我吧!我需要你的看见和呵护。 其次,学会去看见内心的委屈和创伤,慢慢去疗愈自己,“只有疗愈了内心的那个受伤的内在小孩,你才能建立安全富足自由强大的内心世界。 当你内心的“毒素”被清理得差不多了,你才能心平气和的生活,工作,赚钱,你的亲密关系才有可能和谐,你的工作才有可能进步,否则内在的“毒素”会一点一点的侵蚀你。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