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昨天个案咨询下来最大的感触是,每个相遇的人都是自己的一部

孙海霞
昨天个案咨询下来最大的感触是,每个相遇的人都是自己的一部分。 我特别理解工作迷茫的伙伴,大家都渴求成功,被认可。不断的在追求着,即使自己筋疲力尽了也持续坚持着。 这是曾经的我,不知道自己不干工作还能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不当领导还能有什么价值? 想停又不敢停。 这种感受不是我自己才有,来访者有有,我特别理解,也特别确信,我自己走出来了,解决了,对方一定能解决。 有方法有路径。

1温暖
0回答
张美林
温暖了
相关回答
李有军
1、对自我行为的焦虑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胡思乱想,特别是在睡觉前做自我反思。例如,我觉得白天的时候,哪句话说错了,哪个手势容易让人误会,别人生气、讨厌我了怎么办?为什么我什么都做不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失误。想着想着就开始责怪自己、羞愧不已,而且想得脑子愈发清醒。这种情况,是因为个体自我意识过高的结果。由于他们过度关注自身的不足和缺点,所以认为身边的人也会关注这些,从而在心里否定自己,也会因此觉得自己没能力,总觉得:我不行,我不可以。而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喜欢胡思乱想。 2、对他人负面信号的过度捕捉和他人评价的焦虑 例如,她为什么不回我消息?我说错什么话了吗?我刚刚那句话是不是有点生硬?前几天是不是得罪她了?这种情况,是高敏感人群对他人的负面信号过度捕捉,和过度在乎他人的评价所造成的。在他们眼里,关系只有好坏,没有中立。一旦别人有负面信号出现,他们就会觉得是自己的不是,进而愧疚、自责,闷闷不乐。 3、对职责的过度履行 很多人在获得成就或幸福之后,会很开心,认为这是自己应得的。但有些人却充满亏欠感,难以心安理得。例如,周未很想在家休息。但又会想,休息了还不回家,父母会不会难过?会不会觉得我不孝顺?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个体没有清晰的内在价值,不了解真实的自己,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只能通过外界的评价,去判断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我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这样的人貌似替他人着想,但实则是无法真正的共情并缺乏自我体验。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