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当你的脑中常常浮现“我什么也做不好”、“他们对我的态度一

张旭
当你的脑中常常浮现“我什么也做不好”、“他们对我的态度一直很差”、“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关心我”等等念头,进而使自己不愿意上学、上班,甚至不愿意与亲人朋友交流的时候,认知行为疗法应该会对你有帮助。 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在于“改善认知”。什么是认知?通俗的讲就是你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这种评价有的时候并不一定符合事情的真相,说的简单点:你的想法是错的。这种错误想法并不能让事情变好,却能够改变你自己的行为。 觉得有点复杂?可以关注我的主页,我会持续分享关于认知行为疗法的方方面面。

1温暖
0回答
刘淑珍
温暖了
#
相关回答
冯二玲
第198天 面 对 情 绪 如何面对情绪?其实观念和情绪是紧密相连的,只不过我们出于简化说明的需要,把它们分开讲解。而你需要意识到,你可能需要同时处理你的观念和情绪。 一些情绪来自于我们对习惯的改变,有时是我们踏出了头脑的舒适区,引起了恐惧与害怕。别担心,这只是头脑对未知事物的一个预警,你只需要告诉头脑:谢谢你的提醒,当我需要你的时候我会把你叫回来的。 还有些情绪并不是来自我们对当下生活的真实感受,而是被那些外来的观点所激活的,他们相辅相成,但是当我们一旦认清这些观念,这些情绪就会烟消云散。 例如:你可能因为自己内心对某个人有怨恨而心生内疚。此时你就有了两重情绪,第一层是怨恨,这个情绪我们一会再谈。但是第二层的内疚情绪,则是制约导致的情绪,因为别人告诉你,你不应该对他人抱有敌意。 实际上我们有很多理由对别人生气,这是一种正常的感受,就好像我们会感觉到疼痛一样。要记住感受本身从来不会伤害人,压抑与行动上的宣泄才会。所以只要记住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在沉浸在内疚自责当中,而是可以专注于真正产生在当下的情绪和感受。 为什么说压抑和宣泄情绪都是有害的? 因为一旦我们感受到了情绪,我们身体机能就已经被调动起来了。例如当我们感受到愤怒的时候,各种内分泌激素已经迅速的进入你的血液了,流遍你的全身,你的心跳可能加速,血压升高、出汗、脸红等等。 如果我们此时突然踩刹车——压抑,受伤只能是我们,这些激素会留在我们的身体内,等待着被自然代谢。问题是这些激素可能是有毒的,当它们积累到一定的量就会引起慢性疼痛和心脏病甚至是更严重的情况。 但是对这些情感的宣泄,又会带来关系的破坏。例如因为怒不可遏而与他人争吵甚至争斗! 此外,这类情感的宣泄会使得我们的情绪更加高涨,更多的激素被生产出来,身体更进一步的被激活! 最后当我们因为宣泄情绪而破坏了关系之后,我们接着还可能体验到内疚和自责,甚至因此会更加生气! 既不能压抑,更不可宣泄,我们该怎么办? 佛法有云:念起既觉,觉已不随。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承认自己处在情绪中,你对你的情绪负责任,你面对它、注视它,但不被它控制。假如某个人做了让我们生气的事情,我们首先需要承认,愤怒产生了,而这是我的愤怒。一旦你觉察了当下的情绪,并接受了它,那么它引起的部分紧张就会被缓解。 接下来,我们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身体的反应中,不去判断,不去压抑,就让他们自然地在你的身体中流动,你会发现情绪只是你身体上的一股能量。 不过在此时,要注意到,我们很有可能会再次陷入到头脑中,不过没关系,你可以让头脑运作一会,你需要做的只不过是远远的看着头脑因为无助而用各种办法来处理这些情绪。对于此,你要隔离自己和头脑,单纯的想着“这就是头脑”,没有判断。然后再次把注意力,从头脑转移回体验者,即你当下正在生成的感受中。 我们可以允许感受和情绪就在那里,感受和情绪本身就是中立的,没有好坏,它只是一个信号,想要告诉我们一些事情。 现在我们可以借由这些信号,认识自己的另一面了。 我们可以去探究,这些情绪到底来自于什么观念?一定要记住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我们的情绪往往不是外在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而是我们对它们的诠释方法引起的。 例如当一些人引起你的害怕的时候,你需要问自己他们触动了我心里哪个点,引发了我的害怕? 或许是他人的拒绝让你觉得害怕,你在害怕孤独,你担心你不可爱。 或许你是因为你觉得他们想要改变你,控制你,你害怕你不再是你自己。 此时我们找到情绪背后的观念,如果你发现这些观念与真实情况不符,限制了你,你就需要使用改变观念的方法来帮助自己了。 你自问一下,如果我不再拥有这些信念的话我会怎么样? 我有一个朋友总是跟我抱怨:父母总是批评自己,让自己特别自卑,很多事情都不敢去做。有一次我就问他:我知道你觉得好像父母对你的评价给你了很多束缚,那么如果有一天这些束缚不在了,你会去做点什么?我的朋友开始眉飞色舞地侃侃而谈:她可以去试试跳槽,换一家好的公司;可以尝试买一些好看的衣服,开始化妆;然后好好谈一场恋爱,不以结婚为目的的…… 我听她说了一顿饭的时间,然后笑着对她说:你说的这些好像现在就可以做啊!我的朋友一愣,陷入沉思,哈哈大笑:对呀,我为啥不现在就去做呢? 如果我们不再拥有那些负面信念的话,会怎么样?或许我们会再次发现,那些让我们痛苦的想法只不过是一场镜花水月。 我们一般会有两种情绪:一个来自头脑对陌生事物的恐惧,另一个由观念所引发。还有第三种情绪是直接来自我们的体验者,即那些本来就存在于你的内在,没有具体原因的情绪。 这些情绪没有什么逻辑可言。它是一种势不可挡的满足感,或喜乐、或平静,没有特定的原因。它可能出现在你看到美丽的日落,温暖的风吹拂在你的脸上的时候;也可能是你极度口渴时,喝到了一杯清凉的水的时候;又或者你十分疲惫的时候,躺在一张铺上了新床单的床上的时候。 如果你想让自己更多的能够沉浸在体验者中,体验这些美妙的感受。你可以尝试这样做: 坐在一张非常舒适的椅子上,闭上眼睛,把注意力放在胸口,感受你的呼吸正在碰触内在的某个位置。把你的呼吸带入你的掌心,感觉你的手掌开始温暖起来。脑海里回忆那些美妙的片刻,这些片刻可能是你在海边散步,也可能是你在林中休息,也可能是看到了一张稚嫩而美好的脸。把这些片刻间体验到的美好带入你的全身。 这样你就有了一种可以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让自己体验美好感受与情绪的方法。多多练习它。

冯二玲
第660天 父 母 状 态 有没有感觉我们有时候说的话做的事就像我们的父母?对了,这就是我们处在父母状态。我们在父母状态的时候表现的就像自己的父母,他们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人,因此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父母状态就包含了从出生开始,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这些价值观来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的童年生活,也不可避免的对我们今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父母状态更像是一个法官,这个法官一直在控诉别人,给他们定罪,然后就能顺理成章的惩罚他们了。 对于很多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子来说,在父母面前时刻都有意无意觉得自己像个“罪犯”。被人定罪已经很糟糕了,可更糟糕的是连自己都觉得“有罪”。所以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审判中。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有的人会严厉的惩罚折磨自己,在一些极端案例里面甚至会施以极刑。即便对自己轻判,这种谴责和惩罚也有可能伴随一生变成了无期徒刑。 如果你的人生没有经过反思,那你就是你的父母同谋。你把他们的想法当成你的想法,把他们的观念当成你的观念,甚至把他们对你的判断当成你对自己的判断,因此家族的命运就这样开始循环了。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