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对于缺乏安全感的人,不要觉得只有完全治愈好了自己的不安全

朱丽
对于缺乏安全感的人,不要觉得只有完全治愈好了自己的不安全感,才配进入一段感情。关系的意义就在于,从两个人的相处中,去修复、去完善,找到一个完整的、自由的、独立的,同时也是充分“去依赖”的自己。

3温暖
0回答
笙亓
温暖了
#
相关回答
唐建刚
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很重视孩子教育的妈妈,却把孩子养废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男孩锡坤小的时候,是一个特别有好奇心,探索欲的孩子。 他非常喜欢科学实验,一说起这个,就两眼放光,头头是道。 可是,他的妈妈对他期望很高,总是一门心思地想着修正他身上的缺点,让他变得更好。于是,妈妈不管锡坤的表现有多抗拒、多焦虑,都一意孤行地强迫锡坤去语言训练班,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强迫他当众表演,强迫他参加夏令营,强迫他参加各种教培考试。 在妈妈的重压之下,原本阳光自信的锡坤变得越来越孤僻,越来越自卑,敏感。 十几岁的时候,他会把一床被单当成避难所,躲在里面不出来。 他告诉妈妈说: “妈妈,我想回到你肚子里去,肚子里会舒服一点。” 如果一个孩子不被看见,不被接受,他就会被自己内心中的焦虑、惶恐、迷茫、无助以及由此带来的愤怒吞噬掉,变得自卑、敏感又拧巴。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妈妈在教育上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毫无效果的原因。 一位妈妈想让11岁的儿子继续学习跆拳道,可儿子有些不乐意。 送儿子上学的路上,妈妈特别真诚地对儿子说: “大霖,你继续上跆拳道课,我会爱你。 你不上跆拳道课,我还是一样爱你。” 听了妈妈的话,儿子瞬间展露了笑容,他决定继续上跆拳道课,并且一直坚持到了现在。这正对应了心理学上的霍桑效应: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就会刻意改变一些行为和言语表达的效应。” 也就是说,当一个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看见、被关注、被重视,他才能产生良好的感受,才愿意接受父母的教导。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看见即疗愈。 父母看见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暖,教育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吴莲英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 萨提亚冰山理论: 每个事件背后都有一座冰山,每座冰山有六个层次体验:行为、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 六个层次的体验是同时发生而非先有某个层次。 四种应动模式:指责、讨好、打岔、超理性 讨好型通常在感受层次受阻。习惯压抑自己的感受,忽视自己的委屈和无奈,当自我觉察到压抑的情绪之后,方可以体验到与自我层面的链接 指责型有期待的,指责的背后的期待是模糊的不清晰的,分析中当觉察到期待是属于自己的内在的需求的时候,才能责任回归为自已的期待负责,并做出转化。 超理智型通常会限制在价值观念上里。理所当然认为世界就是由一大堆规条所框架的,接纳别人的原则和自己不一样是困难的,每位主体为自己的观点负责。领悟这这一层面非常重要,与此的感受链接才会促进改变。 打岔型常常卡在更深层次的渴望里。打岔型最难介入。因为他不会跟人互动。不跟人互动只是因为内在的安全感。只有体验到自己是安全的、被接纳、被认可、被重视的,他才愿意看到通过打岔即逃避来满足自己的渴望往往会产生误认阻碍沟通。勇敢的面对人生,表达出渴望虽则有碍于自我的镜像但却有可能得到满足。 四种应对模式通过不同的觉察思考转化从而学会新的沟通模式。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