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抑郁作为一种常见的情绪, 抑郁也能成为一种常在心境, 抑

宋洪秋
抑郁作为一种常见的情绪, 抑郁也能成为一种常在心境, 抑郁也可能发展为一种病症。 抑郁让一个人如此真切体会痛苦 一种极致的孤单和害怕 一种不切合实际的自我限制 一个人,一生,会无数次经历抑郁 一个人,一生,无数次生生死死 死而复生 敞开,接纳抑郁 它能来,也会消失 你只是经历这个过程,获得成长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萨如拉
六,安慰和启发教育原则。在咨询工作中能准确地了解咨询对象想要表达的全部思想内容是咨询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一般情况下,咨询对象会存在几种妨碍他们思想得以准确表达的情况: 第一,咨询对象因思想上有顾虑,不愿讲明全部缘由。 第二,不清楚自己的哪些内容对咨询人员有帮助,而遗忘了许多重要的线索。 第三,因为思维不清晰,导致语言表达不清楚,或对一个知觉问题纠缠不清,也可能是因为咨询对象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客观事件本身搅合在一起,导致毫无头绪。 第四,因情绪紧张,叙述受到影响。 面对以上这些情况,咨询人员对咨询对象的情绪应进行疏导,安慰并启发引导: 第一,咨询人员应尽量给予咨询对象热情的关怀和支持。 第二,咨询人员需要帮助咨询对象,适当宣泄情绪。 第三,帮助咨询对象树立自我,建立信心。 第四,重视正面的启发教育,帮助咨询对象改变看问题的角度。 其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心理咨询中的非指导性原则是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他认为心理咨询应该以双方的真诚关系为基础,这种关系不是一种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启发和促进内部成长关系,每个人都有理解自己不断趋向成熟,产生积极的建设性变化的巨大潜能,心理咨询的任务就在于启发和鼓舞这种潜能的发挥,并促进其成长和成熟,而不是包办代替的进行解释和指导,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人员不应一厢情愿的指示咨询对象这样或那样做,而不能这样或那样做咨询人员,英语咨询对象共同分析讨论他的问题,设想有助于问题解决的各种方案以及不同方案可能导致的不同结果,但究竟采取哪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则应由咨询对象进行自己的选。选择咨询人员不能代替。

周海清
一家商场里,从一个电梯上气冲冲走下来一位妈妈,就在她后面没两步远哭喊着跟上来一个小男孩,大概2、3岁的样子,他先是扑上去抓住妈妈的腿,不住地喊着妈妈,妈妈挣脱了他继续往前走,他又追到妈妈面前去,仍然抱着妈妈的腿大声哭喊,话语被强烈的抽泣声打断,那位妈妈好像完全屏蔽了眼前这个哭喊的孩子,她加快脚步往前走,似乎只想尽快逃掉。后来那对母子一路哭喊拉扯地走出了商场的门,我赶忙收回自己的目光往前走,心里乱极了。看见这一幕,只觉得内心撕裂,那个小男孩会不会充斥着被抛弃的恐惧,对母亲的不管不顾,我既愤怒又困惑,是什么让她如此绝情呢?后来,我接触精神分析,开始对妈妈的行为更为同情,她已然失去了母亲的功能,在她拼命想远离孩子而不是亲近孩子的时刻里,定是被她的心魔困住了。没有被爱过的母亲,可能没有能力去爱她的孩子。弗洛姆认为母亲的爱与父亲的爱最大的区别就是母爱是无条件的爱,被母亲所爱的体验是被动的,但与没有得到过爱同样可怕的是被错爱。爱同时也是一门技术,就像“芝麻开门”看似只是一句简单的咒语,但如果不找到正确的表达与传递方式,即使是源源不断输出的无条件的爱也永远无法通过那扇门到达接收的那一边。因此,有时这些看似无条件的爱也有消极的一面,因为这种爱不需要什么资格就可以得到,而且“想创造也无法创造,想控制也无从控制,却由于错爱的方式,会让被爱的人产生怀疑——这 当一位母亲听到女儿发出真挚而恸心地质问“你为什么这样做,你真的爱我吗?”的时候,一定十分震惊而痛心。也许她的第一反应是我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对我的,这么做都是因为爱你啊,但是她的童年真的被足够的爱正确对待吗?如果承认了自己缺憾的童年,就相当于承认那时的自己是“弱者”,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而“恐弱”的心态不会允许她们这么做,这也是当今社会的精英女性尤为经常陷入的一种心态。然而不畏惧当“受害者”的态度,反而才是强大的证明,承认那是一种伤害,才能走出伤痛重新去爱与被爱。正视自己的伤痛,痛了就喊,对自己诚实,人的尊严就从这里开始。一个人若是连自己的经历和感觉都能遗忘否认,又怎么可能相信和尊重自己孩子的经历和感受呢?即使现在是一名母亲,但曾经甚至现在也还是一个女儿的我们,更需要去学会与感受也许还不那么熟练的爱与被爱。与过去和解,与童年和解,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才能真正成为一位独立的女性,也才能够构建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庭,将爱的能力传递下去。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