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善良,是一种外力,但有时,不帮忙也是一种善良。 正如

张凤琴
善良,是一种外力,但有时,不帮忙也是一种善良。 正如: “看见别人有错,如果帮不了,不落井下石也是一种善良; 看见别人伤心难过,如果不安慰,不幸灾乐祸也是一种善良; 看见别人有难,如果不想帮,不趁火打劫也是一种善良; 看到工作需要,如果帮不上,不帮倒忙也是一种善良。 ” 君子有所为,也有所不为。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张凤琴
看过这样一个寓言小故事。 天使组织了会议,召集所有想上天堂的人去参加。 一位石油大亨迟到了,眼看着就要失去名额,他灵机一动,对着先来的人大喊: “地狱里发现石油了!” 那些人一听,争先恐后都跑去地狱找石油,天堂里很快就冷冷清清。 可当天使邀请石油大亨进来时,他却心想,怎么大家这么快就走光了,不会真发现石油了? 于是,他二话没说,转过身也急匆匆朝地狱跑去。 《乌合之众》中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 不管这个人本身多么聪明、理性,但一旦开始盲目从众,他就会变得迷信、愚蠢。 心理学上著名的“阿希实验”就表明,在正常情况下,人出现常识性错误的几率只有1%。 但如果被别人的意识带跑偏,这个概率就会迅速攀升至33%。 因为人在跟随别人的过程中,根本没有代入自己的思考。 脑子长期处于游离的状态,人的判断力也会下降,限制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 人只有跳脱群体的束缚,脑子才会开始开窍,生发出智慧和力量。 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人才能看透事物的本质,活得清醒而独立。 这一过程并不容易,但我们仍要唤醒沉睡的自己。 别人开口时,多做些自己的思考,多些质疑和批判。 不再盲从他人的观点,保留自己的思考,你才不会被生活中的杂念带偏。 《生命时报》中说:当我们日复一日地按照“老习惯”生活时,大脑便学会了“偷懒”,会不假思索地按照我们发出的指令重复工作。 长此以往,大脑功能逐步退化。但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改变一些“老习惯”,就能把我们的大脑再度激活。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不良的习惯。 但只要及时反思,戒掉陋习,大脑就会被重新塑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而大脑强大了,无论身处什么行业,不管你想做成什么,你都能游刃有余。

崔美佳
春节需要“仪式感”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辛苦劳作一年后的中国人充分休养、祈愿和娱乐的时间,是一年中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最具特定生活仪式的喜庆日子。 仪式即人们在传统节日期间所展现的、普遍有别于日常生活的行为。 人类学者Monica Hunter Wilson认为,"仪式能够在最深层次揭示价值之所在。人们在仪式中所表达出来的,是他们最为之感动的东西。" 福春节的一系列习俗活动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心理功能,正是通过一系列仪式活动得以实现。而仪式也使节日的意义更 心理学认为,"心理暗示作为一种社会影响的形式,主要是采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通过言语或非言语、文字或自然景观等手段,使人不自觉地接受某种观点、信念、态度或行为模式的影响,从而使受暗示人在心理或行为上发生相应的变化。" 纵观春节的传说和习俗活动,都充满了积极的心理暗示: 民众通过编造"年"兽的出现和消失这样的幻想故事,把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想象成可以通过爆竹、 旺火。 或红色等仪式来控制并安慰自己,从而达到 心理上的满足以及对来年生活的憧憬;故事发生的背景被设定在冬春交际、农民新的一轮播种即将开始之时,犹如认为来年自己也可以控制或战胜自然灾害,获得一个好的收成,所以赋予新的年岁从春意盎然中开始。 另外,民众通过洗澡、扫尘等期待新的一年平平 安安、健健康康; 通过贴春联、放鞭炮等期待新 的一年红红火火、顺顺利利;通过祭祖和相互拜年等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由此可见,春节习俗活动无一例外地充满了喜庆色彩,特别是通过调动想全国人民的热情时,它的暗示效应也就被无限放大了,从而使它变成了一种“群体性期待或积极暗示”。 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春节的重视,也体现了中国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坚信。 (以上内容摘自搜狐号作:《春节谈心理学:春节习俗背后的心理学》)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