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在可能的地方创造, 在必要的地方忍受。
戚艳
在可能的地方创造, 在必要的地方忍受。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郭玫
好好说话是一门大学问,父母永远不要低估吼叫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理解包容孩子,亲子沟通才能畅通、有效。家长先讲情绪,再讲道理,抓住时机,采取奖励式教育,让每次沟通都变得有效,尽量避免让自己的话变成“耳旁风”。早安,朋友!
顾苘
想法和念头发挥作用的过程: 事情发生——赋予解读——产生情绪——抗拒事实——幻想期待——对比评判——痛苦模式 针对你的问题的四个回答。 1那是真的吗? 2你敢肯定那是真的吗? 3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作何反应? 4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
贾莉
很多事半途而废 并不是因为你缺乏坚持 而是它根本就不是你真正的热爱 没有持续的热情做燃料 (预约咨询,探索你的热爱)
李丽杰
在婴儿生命最初几个月,作为小婴儿,父母还很难识别他们已经有自体感了,但是他们是有一些自体的萌芽的,因为在那个时候他们还不具有我们说的自体。之前谈到的核心自体是具有结构化的自体,具有凝聚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但是这个核心自体是在婴儿几个月之后才逐渐形成发生的。而在孩子生命的前几个月里,父母是怎么体验孩子的呢,其实这里大多数还是他们自己的幻想,是他们对于自己的孩子想让他们成为什么样的孩子的幻想,是他们自己建构并投射到孩子身上的,其实在孩子头几个月里,是父母自己的幻想主导并体验孩子的感受。总结一下,在孩子的头几个月,主要是父母的投射,主要是父母怎么去想象这个孩子去理解这个孩子的。所以最初的几个月是父母按照自己的投射做反应的。这其实是个好事儿,就是父母在孩子头几个月有投射是正常的,因为这样就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持续性发展的基础。虽然父母已经把孩子当成什么样的人了,但是很明显,孩子还没有做好去做这个父母眼中的人的准备,这是一方面。另外,还有调谐和反应性的部分。 然而很重要的是,虽然父母有这样的投射在,但是他们也需要具有修正自己投射的能力,那么他们就需要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他的需求的表达、他的情绪的状态来对应的反应和自身的调谐,通过这些来修正对孩子的投射,但是如果他们过度沉溺于投射,就会影响他们对孩子的反应性和调谐。 通过这种互动慢慢地就发展到第二年,后面几年慢慢就可以看出来孩子在表达一些他经由这些互动形成的一些独特的人格特征。而在这段时间,父母会去修正自己的投射,他们会根据孩子越来越大他自身的特征就越来越明显了,父母就会看到,原来我的孩子是这样的,他有这样的行为跟我交往和互动的,这是他们就会修正自己的投射,而真实地看到孩子自己独特的他发展出来的特色。随着孩子长大,他的自体客体体验也在逐步发展,而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有可能、有机会从父母身上获得自体客体体验的满足的。逐渐地父母就意识到说,我的孩子是有这样独特的性格的,我和他之间也有这样独特的主体间性的感觉,我是这样的,我的孩子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之间就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互动,父母就会开始反射回去,孩子就会从父母那里体验到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从父母的反射中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刘颖
咨询师像来访的情感调节功能,在来访的带领下,咨询师去理解来访的情绪状态,从而体会来访情绪的困境,感受他的艰难是什么,怎样拉住他的手,让他愿意和你一起走出来。
于红岩
今天看了这本书:《快乐终极指南—打开幸福之门》。分享一些收获和感悟: 1.不管人们要的是什么,财富,美貌,青春,才华,能力,爱情,背后的动力只有一个,那就是幸福快乐的感受。 2.我们可以把现实事件(幻象)和内在感受分开,纯然地去体验那些喜怒哀乐,让它自然地升起落下,自然地发生,这些高低起伏就像过山车,它们就是真幸福的体验。 3.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呼吸,增大内在空间,当故事(现实事件)发生时,我们可以迅速回到呼吸上,让内在空间去承载这些喜怒哀乐,就像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们就不会被事情和情绪带跑偏了。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