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单向的。 父母为孩子做的一切不需要
胡周琴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单向的。 父母为孩子做的一切不需要孩子来回报,父母要回报是应该的,但对象不应该是孩子。 父母的情绪,孩子没必要承载,父母的期待,孩子有权不满足,父母的控制,孩子有权反抗。 否则,孩子很容易变成早年的你,你也会再次变成你父母。 ———温尼科特
3温暖
0回答
清风
温暖了
#
个人成长
相关回答
王义丽
现在是本末倒置的传统教育
郭玫
促进孩子品行高尚的5句话:1、品德比分数更重要。2、我们都要做诚实的人,全家人都可以相互监督。3、竞争很好,但公平最可贵,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4、凡事都要问一问自己的良心,这么做对不对。5、做懂礼貌的孩子,要学会感恩,多说“谢谢”。早安,朋友!
王欣梅
绝望自有绝望的力量, 正如希望自有希望的无能。 ——凯恩
翟桦
咨询中经常会遇到来访者问我:“我是在逃避吗?”而无论我回答“没错,你是在逃避”还是“不,你绝不是在逃避”,都是不恰当的。这是为什么呢? 在这个问题中,逃避已经被赋予了负面意义,所以,如果直接回答,不管答案是正确还错误,都是放任提问者保持“逃避是坏事”的观念。 如果遇到猛兽袭击,逃走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人类是动物,在发现所处的环境有危险或即将发生的事情会让自己感到不愉快时,产生逃避的念头是自然的反应,就是在积极地回避危险。 所以,重点不是给他一个对错的答案,而是带着他看到这是自然的反应,不需要指责评判自己,接纳自己就是这样。往往这时,来访内在的智慧和力量会自然升起。
田雨
父母互动模式如何?
张亚庆
与爱的积极情感非常不同的一点是,恨的情感积累过程,更要伴随大量的无法言说的压抑。通常,积极情感是可以彼此分享的,因而更有阳光的相互促进的一面。而消极情感,如恨,则几乎是怀恨者当事人独自通过大量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来完成。由于恨里深含敌意,恨意难消是注定的。恨极其艰难地潜行着,无法公开于人际之间,被认真地检视和讨论。——其实,这也正是心理咨询临床实践上,更加重视负性移情关系处理的原因。 这也可以从恨的一开始的形成机制来加以阐述。 我们为什么会怨恨?主要原因并不是我们受到了直接的刺激或者挫折,而是在受挫之际或之后,我们没有能力或/和没有机会来适当地加以表达,因而才会累于心,积于胸,成为某种隔阂某种块垒。 生活中的恨意形成,大体都要经历一个抗争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本性上并不喜欢轻易或动辄就对人怀恨的。我们的恨意形成都有某种不得己而恨之的因由。 恳谈李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