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引用了一个诺贝尔奖得主的话,那个人研究人类的组织行为学,

胡星星
引用了一个诺贝尔奖得主的话,那个人研究人类的组织行为学,他说人类幸福的根源,只有两件事: 第一是人,就是和自己喜欢同时也喜欢自己的人,在一起工作 第二是事,做自己擅长又喜欢的事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王义丽
成为一个妈妈的好孩子 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代价即,孩子逐渐与她自我真实的感受和情绪失去了联系。 只有在她表现好,妈妈对她满意,对她微笑时,孩子才会高兴。但孩子失去了对自己真实感情的认识、热情、清晰感,和意义感。 这个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成为非常好的学生,擅长运动,或其他任何受妈妈赞许的活动。 但对妈妈想要她做的事,孩子内心深处感受不到任何愉悦或满足。因为她并不是为自己做这些,而是因为她知道这些是妈妈认为重要的。 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成功者,尤其是年轻的成功者,出现无法解释的自杀倾向。 许多这样的人都伴随着假性自体长大,他们内心的抑郁是隐藏的。 他们表面上可能非常努力工作,成绩出众,非常成功,但内在感觉迷茫、空虚。只有在能够唤起母亲或其他人的正向回应时,他们才能感到高兴。 他们对自己的优秀或成功没有任何愉悦感。他们行动的意义只在于操纵或控制母亲。我们常常可以在很多特别优秀的孩子身上发现假性自体。 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但也要教会孩子必要的社会规则,后者应该是有条件的,如何处理两者关系? 图片 弗洛伊德有本著作叫《文明及其缺憾》。 教给孩子社会规则会让孩子不高兴的观点可能是真的。 但教授孩子规则不意味着缺少爱。事实上,孩子在社会上生存需要理解规则,如果我们不教他们这些,相反恰恰是缺乏爱的表现。 温尼科特所说的早期的回应,以及其后需要的持续不断的回应,是针对孩子的独特性、差异性而言的,虽然我们不得不教会每个孩子服从社会规则。 无条件的爱意味着我们因为孩子是他自己而爱他,我们不会因为孩子做了对我们有意义的事情就爱他们,也不会因为孩子做了对自己有意义而对我们没有意义的事就不爱他们。 当然爱和赞成是有区别的。对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我们可能不赞成,但并不代表我们不爱这个孩子。 以上是温尼科特的观点

赵莎莎
给来访者的一段话: 我经常看到很多来访者浏览我的页面或者关注我,其中有一部分来访者在和我及时沟通咨询以后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还有一部分来访者留言以后再也找不到人,还有一部分来访者默默地每天关注我但是从来不说话。 记忆犹新有一个来访者在关注我一年左右之后有一次我还在忙,她果断下单,并温馨留言给我:赵老师我看你还在通话中,所以我等你,你忙完了休息一下打给我就好,那种温暖和信任是我们长久以来互相关注的结果,在咨询接通以后她说:听到你的声音我揪着的心放下来了,要是早点找你我就不用在黑暗里呆那么久了,我终于找到问题的原因了,是的,咨询没有早晚,只有合适与否和什么时候开始。 也有一部分来访者担心咨询没有效果,因为觉得自己咨询了很多老师了,还没有改变,其实咨询效果是双方一起努力,也就是双向奔赴才有效果。 还有一部分来访者担心自己的问题太复杂了,我咨询不了,又担心我咨询了那么多的案例不会认真对待他的事情,其实世间本无事就是因为积少成多的原因,我虽然接过很多案例和咨询,但是我的初心一直都是把每一个咨询当做第一次来对待,因为我知道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最后我想对哪些彷徨的、犹豫的、观望的来访者说:咨询就是一张很大的金色的网,足以接的住你的飞起和降落,所以请把心敞开,把手给我,让我们一起前行。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