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爱, 就是想起他的时候,嘴角一直上扬; 心里头满满的,都
康帅
爱, 就是想起他的时候,嘴角一直上扬; 心里头满满的,都是踏实和能量; 在和对方的相处中,我可以回到自身看自己; 与之同行,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方向; 仰头有个期待,是最笃定和温柔的远方。
0温暖
0回答
#
感情那些事
相关回答
邢松
问题: 发现自己和老公相处越来越像母亲对父亲,成为了自己曾鄙视的样子,绝望这生命的复制,内心其实很讨厌父母,恨又不该恨,怎么破? 薛老师: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重复是和你心里面非常地恨父母有一定的关系。其实恨意味着放不下,那就一定会导致有所重复,和父母的关系在感受层面上并不是特别的爱或者恨,而是你越来越多地感觉到你是你,他们是他们,你和他们不再有那么紧密的关系。当然你要尽基本的责任,维持基本的亲情,可是毕竟你的人生你负责,而他们的人生他们负责,没有过多的交集。他们能做的已经对你做了,好与不好这已经是全部,谈不上说需要去恨他们,也没必要特别地感恩,这都是不必要的。你只是和他们相遇了,他们也给了你所有他们能给的,给不了的也是你生命中的印记。 问题: 在巨大吞噬能量的母亲面前能够彻底分离了,独立了,表现是什么? 薛老师: 如果一个孩子依然感觉到母亲拥有巨大的吞噬能量,那么他并没有能够完全分离。彻底分离的话有很多方面的表现,首先当然你能够做自己的决定,你的决定不太过度以你母亲的意愿作为参照,她同意不同意对你并不构成太大影响,也不需要她去支持什么,也完全没必要过度去反对她。你心里面有自己的标准,不太在意她的标准。其次,在具体生活上,你会觉得如果让自己过得好一点比起让她过得好一点是更重要的,这并不建立在要反对她的基础上。你会觉得她的生活是她的,你的生活是你的,你们之间有明确的边界。具体形式上,也许对某些人来说经济上是独立的,也并不为他们去赚取更多的钱,也并不为保障他们的生活而太费劲。 问题: 害怕表达跟前辈不一样的观点、视角,害怕离经叛道地尝试。害怕被扣上无知还狂妄的帽子,同时害怕展现自己的野心。 薛老师: 有这么多的害怕显然是处在一个被害怕淹没的体验当中,也就是说你整个的状态还依然停留在很多的体验状态当中感觉状态当中,很少有一部分进入到语言化的规则中,也就意味着你对别人的期待特别多,所以你很难形成自己的规则,只能以别人的规则做参照,这样的情况下当然很难反对别人,很难去说不。根本上来说,跟期待跟依赖都有关系。就像你提这个问题,你描述了自己的状态,可是你并没有提出一个清晰的问题,似乎你说完这些以后,别人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明白你到底需要什么。你这种状态本身就是个过度期待状态,这也是你为什么不能够去反对,有那么多害怕的原因之一。
史冬英
想做什么,又害怕……,这是很多人陷入纠结和停滞的原因。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破解这种情况呢?当然有,你可以把这句话换一下语序,变成“我很害怕……,但你还是想要做……” 看起来这并没有什么改变,但其实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调整,就把关注的重点从“害怕”转移到了“做事”上。 事实上害怕谁都有,它甚至是无法改变的,那么我们何不带着这种害怕继续呢?始终盯着你要做的事,你就有了不一样的决心和力量。
黄琛雁
今天无意中看到的一本小书《与情绪温柔相处》10个常规被认为负面的情绪,用漫画的形式温柔的表达,一下就吸引了我的注意。 每个情绪,两段轻松精准的文字描述了每个情绪的两面,如无意中这斑驳的光影,什么都有着阳光与阴暗两面。 后续就看目录,也就能很清晰轻松地感受到每个情绪的源头,以及相应案例和应对方式,可以结合当下的需求翻看想与之温柔相处的情绪,太棒的小书,推荐大家可以看一下
张凤琴
家庭关系中,明明条件不错,可以生活的不错,可就是要“抠抠索索”的“不舍得”,回头还说自己多节约,以求获得认同; 夫妻关系中,明明没有人逼着她(他)们做任何事情,但她(他)们偏偏要做这么多,甚至根本不考虑对方的实际需求。 亲子关系中,明明是他(她)想这样对你好,根本不顾及你需不需要,你乐不乐意,过后还想要得到你的认同和感激; 职场关系中…… 人际关系中…… 我们是不是常常遇到这样的人 这些人普遍存在的一个特点是为了完成自己设想中的奉献行为,牺牲精神,自认为对他人好的方式付出着,自我感动着…… 这种情况在家庭关系,婚姻关系中尤为突出,比如夫妻关系中的付出,牺牲,话语权,或者孩子生活的控制权。 可对于接受者来说,这种付出真的是爱吗?不见得,可能是一种“强行交换”。 她(他)们无法体察到别人真正的需求,只是按照自己的逻辑去做事。 生活中的家务琐事是无穷尽的,是不断需要消耗体力的。 而在于对方的沟通中,这样的“供需不对等”又会造成极大的内耗。 长此以往,当各种压力各种情绪一下子涌过来时,就很容易爆发了。
王新宇
我们需要承认,生活里,的确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 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 世界上有3种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学会顺其自然,也是内心强大的一种表现。 有些人常常会说,你别老告诉我想太多有什么表现,告诉我怎么改变就行了。 事实上,当一个深刻的去理解自己时,改变就已经在发生了。 当一个人急切的想要改变自己时,往往就陷入了自我厌恶的漩涡里。 先带着一种了解的动机去看待自己,接纳自己,才能够减少内心的冲突,从“想太多”的坑里,走出来。
王义丽
老百姓都学着站在金字塔顶端看金融,企业要在老板的角度看自身的发展,人要站在未来看当下的路….. 成长什么,没在金字塔也要有金字塔的认知,每当老板也要有老板的心智,没到未来也要追求真理的预见性…. .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