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来访者想要改变的愿力与心理咨询师本身的生命品质是心理咨询

邹婷
来访者想要改变的愿力与心理咨询师本身的生命品质是心理咨询成功的两大因素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张凤琴
爱自己的10个秘密,你拥有几个? 世界很大, 外面的声音很杂, 在烦乱的世界中。 记得随时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 学会好好爱自己! 爱自己是一辈子的功课,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却容易活在自我的幻想里,以为爱可以从外在得到。 修行需要我们不断地检索自己,最终与自己合一,看到自己本身就是爱。 01 爱身体,不被脑袋迷惑 前些天有人问我:“我脑袋很想看书,身体却想睡觉,我该听谁的?” 我的意见是听身体的,因为想看书的只是脑袋中某个固执的念头而已,而身体则是伟大存在的根器,爱自己要认识到念头的虚妄和身体的真实。 有时候遇到一个人,脑袋很兴奋,身体却感觉不舒服。 注意了,这个人和你的关系最后一定会出情况,因为身体比脑袋更有智慧(爱自己,就离他远点)。 02 放下抱怨和批判 懂些心理学或灵性的朋友都知道,无论我们对外界的人事物有多少批判指责,那都是源自内心对自己不满的投射。 同样第一次见一个人,有人见到很开心,有人见到很愤怒,有人见到很害怕,还有人见到就想亲近她。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每个人都把自己内心的情节投射出去,所以心不同,感受就不同。 当我们放下对外界的批判和抱怨, 开始觉察自己的心中; 出现了什么时, 我们便开始, 有了爱自己的基础意识。 03 像个婴儿般活着 刚才见到堂姐家1岁的孩子,她吃不到糖哭了。 哭的好伤心,她妈妈给了她一个小玩具,她笑了,笑得好灿烂……婴儿们和我们一样有情绪。 但他们有了就释放,释放完了就放下。我们是什么样子呢? 今天有个人骂了我一句,半个月后还在生大气。爱自己我们就学学婴儿吧! 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 也不在乎别人是不是开宝马, 就是单纯的存在; 单纯地释放情绪表达自己, 单纯地放下一切回归自然。 04 多关注内心,少关注外界 过多关注外界的人,一定爱自己的会少;因为爱自己是心的事。 当心一直在外寻找,谁来关注自己爱自己呢。 往往喜欢名牌喜欢奢侈品的人,其实对自己的爱条件很多。 爱自己,就收回对外界的关注,享受和自己独处的时刻。 珍惜看见自己的时刻,多和自己在一起,慢慢爱 就开始洋溢。 05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人自喻很爱自己,然后说:“我的皮肤很白,我的屁股很圆,我的脸蛋很美,我的文化很高,我的老公很帅”。 她唯独没有说自己尽管不完美,依旧爱自己。 爱,不是这个好,那个不好,爱是一如其是,爱是无条件的接纳,如果有人发自内心告诉我:“我爱我自己,我皮肤不好,我屁股奇特。 我脸蛋畸形,但我接受我的一切,我觉得无论别人如何看我,我感觉自己美就够了。”此人,在爱自己 06 与高能量共处 这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能量,能量有高低之分,山水草木 ,古典优雅的书画音乐,觉醒或自觉的人。 善良的动物和影视作品都具有高能量,多与他们接触,多融入自然和美中,能量高了自己就更好了。 如果一个朋友每天在抱怨世界,责备老公,攻击阿猫阿狗,那么她的能量太低。 你可以保留这个朋友,但建议不要经常见面。以免陷入负面能量循环系统里。 07 经常赞许自己嘉奖自己 今天有个人请你吃饭,你感谢他了,然后回家你有没感谢身体陪伴你出去吃饭,感谢自己的魅力吸引了这顿饭? 我经常没有,因为我总觉得要感谢别人,却从不感谢一直陪伴自己的自己。 如果有可能,记得每天感谢自己,赞许自己,甚至请自己吃饭送礼物给自己来嘉奖自己。 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开心了。 08 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从心灵的角度看,做不喜欢的事是种压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则是种动力。 当压力下做的事情多了,那么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很多压抑的能量。 爱自己,在生存方式上来说,需要动力。也就是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是爱自己。 09 懂得拒绝别人 上个月我遇到一朋友,他非常善良温柔,可老婆要和他离婚,离婚的起因居然是他天天去外面玩游戏。 我问他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天天到外面玩游戏,他说他也不想去玩,可朋友叫着拒绝不了。 后来我发现他在生命中曾经有过家人威胁他不听话就抛弃他的经验,所以潜意识里讨好人的念头深刻而强大。 爱自己, 就要听从内心的声音, 不为了别人喜欢去勉强自己, 懂得拒绝人也是爱自己的表现。 10 不执着 我发现一个事儿:伤心的人,恐惧的人,愤怒的人,都是执着的人。 不执著的话就让那些伤心愤怒恐惧的念头和情绪过去了,哪里会纠结其中无法自拔呢。 我还发现另一个事儿:喜欢争辩对错是非的人,往往比较执着,不执著怎么会一点要证明自己呢。 佛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都会过去,而生命永恒。真爱自己,那就少些执着吧。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冯二玲
第511天 一 念 天 堂 “那是真的吗?” “那百分之百是真的吗?” “继续持有那个想法,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如果没有那个想法,你会是个怎样的人?“ 一般来说,问完这四句话,当事人都能把误以为的事实,还原为一个想法,同时,也能够看清楚持有这个想法带来的后果,以及没有这个想法的好处。 所有的痛苦都是当事人自编的故事所造成的,四句问话,让当事人从故事中解脱,让当事人体验有故事与没故事的两种感受。大部分人都会被自己的故事所困,认不出故事之外的真正自己,甚至对自己一无所知。放下那些“故事”,你会体验到,快乐是此时此刻的本然状态。 可是,如果造成当事人痛苦的,那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时,怎么办?比如,让我受苦的是在我小的时候,我爸经常打我。而“我爸打我”这是事实,它并不是一个想法,是一个百分之百的事实,这时,怎么办? 要解除痛苦,就要找出他对事实的诠释,事实并不让人受苦,对事实的诠释才是让人受苦的真正原因。比如,“我父亲打我”是事实,“我父亲打我,因为他不爱我”这是诠释。 所以,当你问当事人: “那是真的吗?” “那百分之百是真的吗?” 能让当事人分清事实跟诠释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打破这个关系,当事人自然可以看清楚事情的真相,从而从诠释的苦难中解脱。 事实永远比我们编写的故事仁慈些,因为事实也许会伤害我们一时,但我们编写的故事却会伤害我们一辈子。 四句问话以及反向思考的问话,就是让我们看清楚真相,然后重新选择。这四个问句并不是让你放下那个想法,放下一个想法是不可能的。你只需要注意到那个想法而已。当你能够注意到它,你就会发现真相,一旦你看到了真相,那个念头就会自动放你走。 注意,不是你放下那个念头,而是那个念头放你走。千万别想去消灭一个想法,那只会引发想法跟你的对抗,它会把你抓得更紧。当你能够看见它,就像你看见了一个小偷,它就无所作为了。 而反向思考呢,并不是为了让人羞愧或谴责,也不是为了证明你是错的一方。反向思考的威力,只是为了发掘,你在身外看到的一切事物不过是自己的内心的投射,一切事物都是反映你想法的一面镜子。 有时候你无法反转一个事实,比如:“保罗应该戒烟”,反转为“我应该戒烟”,可是,我从来都没有吸过烟啊?或许你一生都没有吸过烟,但说不定你心理在吸烟,每当你想到“保罗不应该吸烟”时,你其实在心理吞吐着“愤怒和挫败的烟雾”。在保罗死于肺癌之前,作者可能一早死于因为个信念所引起的焦虑而死于心脏病。 所以,当你抱怨和指责别人时,你只看到了事实的其中一个面向,你只看到了阴的一面,你不知道的是阴中有阳,阳中也有阴。当你认为别人应该善待你,其实,它的反面也是真的:你也应该善待他们和你自己。 我热爱真相,而且,以它当下的样貌来爱它,丝毫不受任何幻想左右。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