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自然是谁的需求,谁去满足,我们需要对自己的需求负责。

王金荣
自然是谁的需求,谁去满足,我们需要对自己的需求负责。 妻子因为要擦玻璃,找不到开纱窗的钥匙,想要得到丈夫的帮忙和支持(一起想办法、找钥匙),因丈夫的漫不经心,全口否定回应(擦那干啥,别找了,打不开,快别擦了,找不到,擦玻璃危险等等言语),刺伤了妻子的感受,而引发了争吵“大战”。 听到这样的故事,每个人的占位可能就有所不同了吧,有人觉得,既是夫妻,那么家务也理应共担,就像戏曲里唱的一样“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做好家庭工作分工,相互扶持才好。 只是这样的分工是基于爱、尊重、支持,也有着自愿原则为前提。前提不在,仅看到了自己的需求,仅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不去看对方的需求,那么这期待的背后,就变成很复杂的情感,比如,“对方否定我(攻击我),对方是坏蛋,对方不理解我,对方不支持,对对方失望,对对方无可奈何等等”,有了这些想法在背后运作,妻子自然会感觉很委屈,很愤怒,一场简单的需要帮忙的需求,就会衍生出诸多思绪,最后引发大战。 那该怎么办呢?停一停,看一看期待变背后是谁的需求未被满足,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该想些什么办法?如果前提条件缺一不可,那么又该如何让这些条件搭建成熟,让“你耕田。我织布”变得水到渠成。 最容易推动的“动力”是什么呢?是肯定和鼓励,那么又该怎样去肯定和鼓励呢?(下节继续)

2温暖
0回答
翟筱利
温暖了
#
相关回答
李有军
如果你的三观在过去十年从未改变,那么凭什么认为现在的你,要比十年前的你赚更多的钱呢!由此可见,不改变自己的三观,无论如何努力,都只在重复昨天的老路。 01、破社交观 以前觉得朋友间相互提携,靠的是交情,而现在却是你能给别人带来多大好处,别人才会回馈你多少帮助。因为无法靠自己能力取得的东西,同样也无法通过社交获得。与其一味想着向上社交,让自己多一条发财的路子,不如远离不必要的热闹,潜心修炼,做自己的贵人。要知道,“社交的‘交’,不是指交情,而是指交换。”如果你没有可供交换的资源,那么即使挤进别人的圈子,你也只是个路人,所以不如将社交的精力花在自己身上,等你做出成绩,赚钱就会变成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02、破财富观 以前我们一直秉持这样的财富观:勤劳才能致富。但真相却是越会赚钱的人,越会尽量避免赚辛苦钱。因为财富的背后,永远是价值。普通人最容易走入的误区,就是跟周围人做着一样的脏活累活,却幻想自己能比周围人富有。一味的忙碌却懒于思考,最终只能陷入穷忙的困境中,所以只有不再消耗自己换取辛苦钱,你才会主动筛选,去做真正值钱的事情了。 03、破价值观 身边那些只为自己考虑的人,可能偶尔占到一些小便宜,但从长远来看,他们往往都赚不到大钱,因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每个人在这世上最初的价值观,就是为自己争取利益。而一个人真正拥有财富的人,却是从以舍为得、打破利己之心开始的。稻盛和夫曾说:最值钱的价值观,就是利他之心。因为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没人愿意和自私自利的人合作,也没人喜欢和锱铢必较的人共事。所以利可共而不可独,只有让利于人,才能把长久的利益让给自己。

梁春霞
心理学家莱因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一个人的存在感,来自他的感受被另一个人知道。相对应的,一个人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就是他的感受没有被确认。 一位朋友说自己是个经常对别人道歉的人,道歉已经成为她的习惯性模式。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无论她是否做错,只要看到别人生气,她就会忍不住向对方道歉。她清楚自己的内心并不是真的要道歉,只是为了尽快让事情过去,让冲突和情绪尽快平息。 她说自己从小时候起,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就顺着别人的心情,不要因为一点小事争个输赢,认为这样会减少麻烦。但越是这样,她越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很没有原则的人,和朋友产生矛盾就道歉,同事或领导不高兴也道歉,她认为自己很窝囊,明明自己没有错,还是会和人道歉。虽然这么做的时候,她的确可以不用面对更多的情绪,却不得不感受内心更强烈的冲突,总是感觉自己很委屈,愤懑和不满越来越多。 所有的委屈只能自己消化,可需要消化的不只是委屈,还有委屈背后的羞耻感。这种羞耻感就是自己的感觉不重要,自己的存在也不重要,这会让我们自我贬低和自我攻击。内化的羞耻感会让人觉得自我是有缺陷的,甚至会没有经历外部的任何事件,仅仅因为自身的存在而感到羞耻。就像这位总是道歉的女生,她慢慢感到自己的存在好像就是错误和羞耻的。 一个人最初的存在感来自他的感受被父母感知。反之,父母对孩子的忽视和否认,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人的羞耻感是渴望得到爱,又害怕得不到爱。我们渴望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但是当我们保护不了自己的时候,就会感受到深深的无助感,这种无助感也会引发强烈的羞耻感。很多从小被父母责骂的孩子,会把事情归咎于自己,觉得自己如果再听话一点,表现得更好一点,就不会遭到责骂了。同时,他们也会觉得无法保护自己,认为自己很窝囊。 在面对父母的忽视或者责骂的时候,孩子很容易怪罪自己,觉得父母之所以这样对待自己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不值得被爱。他们不能保护好自己,甚至也不敢奢望父母的保护和安慰。最难过的是,他们不得不面对这个真相。 当孩子感到羞耻之后,可能会形成一种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不再受到更多的伤害。比如,即使是自己受了委屈,也会和别人道歉。这样做是因为害怕连现在的关系也失去了,没有关系就无法证明自己的存在。羞耻真正让人害怕的地方是它会暴露一个人脆弱无助的样子。人对爱的渴求,竟然变成生命中的羞耻。

和钰蓉
如果说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一个人怎么爱自己,是怎么摆脱纠缠的命运而活得精彩的。从心理学中看是因为他被别人看到他有了稳定健康的自体感。我们一直在强调原生家庭的重要,就是因为在童年的时候,如果你拥有一个抱持的客体环境,就会让你对自我形成一个稳定良好的认知。原来我可以很可爱,原来我可以以自己为主。同时兼顾照顾别人的感受,但是永远,我是我的世界的主体,我是第一位的,但是那些童年没有被好好的看见过的人?这个自已感觉形不成,他在未来就会反复的打转,消耗,纠缠,那一个人成年以后该怎么改变命运?这就是心理咨询的作用了,心理咨询师需要和你一起去觉察你的行为模式,看到你隐藏的潜意识和对自己的评价,并且和你一起去挖下去。 你为什么会这么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潜意识?为什么会对自己有这样的评价?究竟在你的童年,你的少年到底经历了什么?你可能曾经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你可能缺少能够看到你需要的家长,你可能在童年承担了一个你本不该让你承担的角色,你可能为了保护自己形成的一个假自体,心理咨询师会陪你一起回到过去,看到你那段时经历,如果不被看到,那段经历就会一直挥之不去。当你被看到以后,你才会哀悼,会理解。最重要的是你会形成新的自我认识。这是你看成千上万本如何自信的书也做不到的。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