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接上两篇) 心理咨询的设置有哪些? 有很多,这里先

张婷婷
(接上两篇) 心理咨询的设置有哪些? 有很多,这里先说常见的2个:时间安排,咨询外的交流。 1)时间上: 每次咨询是45分钟,50分钟,还是60分钟?每个咨询师的设置都不太相同。 频率上来讲,一般一周一次,在固定的时间段。比如每个周三下午3:00-3:50.不过也不完全卡死,也有特殊情况。 比如,我曾经坐高铁去外地去接受咨询,首次咨询就进行了2个小时。还有我有一位参加过CAPA(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的咨询师,曾接受国外咨询师密集的咨询,一周三到四次。咨询的时间和频率,可以和咨询做讨论。 不同的咨询师可能出于流派的惯例、专注时间的长短、机构的规定、行业的惯例等方面考虑,有一套自己的咨询设置。在咨询开始之前,你可以询问咨询师的咨询设置,并且与ta进行讨论。 2)咨询之外,咨询师和来访者不联系。 简单说,你俩的关系只存在咨询室里或者通话/视频的那段咨询时间里,咨询之外,你俩就基本是两个陌生人。 比如来访者在生活遇到了什么问题,留言咨询师解答,咨询师可以不予解答。咨询外,一般只交流预约下面的咨询时间。 另外,咨询师不得接受来访者的礼物,请吃饭等。 (未完待续)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张凤琴
温尼科特给父母的五个建议 1.谨记孩子的脆弱性 婴儿在心理上的脆弱,婴儿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也不知道在哪里。只是挣扎着存活下去,在下次吃奶之前没有可以抓住的客体,婴儿也无法与自己或者他人互动交流。温尼科特一再强调作为养育者需要去“适应”去理解婴儿的需要,而非强加自己的意愿到他身上。 2.允许孩子表达愤怒 温尼科特知道健康的孩子有许多暴力和恨,如果父母忘了给孩子喂奶,他警告说:“如果你让他失望了,他一定会觉得要被野兽吞噬一般。”婴儿有时会表达攻击性,对于父母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允许愤怒的表达,对于所谓的“坏”表现不要对其进行恐吓或是说教。主张:如果婴儿在愤怒的时候大哭,而身边的照料着保持冷静的做法,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增加婴儿的能力——即他感受到的以为是真实的感觉其实并非如此。 3.别让孩子太过顺从 当见到婴儿及孩子们顺从自己的规则,父母会很欣慰,这样的孩子们被称作“好”孩子。温尼科特却对于此种“好”孩子甚是担忧,他相信这样的孩子会释放出一种讯息,让那些无法忍受坏行为的家长们过早且过于严格地要求孩子顺从,这将会导致一种“假我”的出现:一种表面顺从,表面好的,但其实是压抑了自身重要的本能的人格面具。在温尼科特的概念中,那些缺乏创造力的成年人,那些内心已经有部分死亡的成年人,他们的父母亲多半没有对叛逆的涵容之心,多半过早地让后代成为“好”孩子。于是扼杀了他们变得适度的好,适度的慷慨和善良的能力。 4.让孩子成为自己 每个失败的养育环境都会迫使孩子过早的适应。如果养育环境中有一位抑郁的家长,可能会不自觉地使孩子变得太愉悦,而没有时间去经历必要的抑郁感觉的过程。温尼科特意识到这种危险:即孩子不得不“照顾母亲的情绪”。温尼科特尤其憎恨那些人,他们总爱跪着把孩子上下摆弄引其咯咯笑,其实孩子並不真的内心感受到快乐。对于健康的养育做法其实很简单,温尼科特觉得以共情的名义做事,了解那小小的、神秘的、美丽的脆弱的人,承认他独特的品质,全然地尊重他。 5.放下沉重的负担 温尼科特见过的许多耗竭的家长,他尝试通过提醒他们,最重要的是为孩子正在做的事提供支持,然而家长依旧用惯常的方式。我们要学会倾听别人,把自己的需要和假设搁置一边,当一些“坏”行为出现时,要怀着尊重,达成不被冒犯,不会去报复的约定,就像平时对别人那样,尤其是孩子或是成年人。父母亲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学习和孩子相处。当和孩子在一起时,我们会习惯性地无法克制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总是去说教孩子,来减缓自己的焦虑,在这样生活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同样会变得更容易焦虑,内在不一定能够“真实”的包容自己,既会伤到自己,对人产生更强的防衛力量。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