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自我价值”是一个心理学的名词,顾名思义,是一种主观的,
洪君玉
“自我价值”是一个心理学的名词,顾名思义,是一种主观的,源于自己内心的感觉和自我评价,是自己对自己价值的主观评判。 金子不需要证明自己是金子,人也一样。物品如此,人也亦然,如果你对自己的价值有一个十分确定的认知,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价值时,你就不会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对于别人的误会、纠错,甚至批评,你会虚心接受有价值的部份,对那些有意或无意的冒犯、攻击,你反而会一笑置之,因为你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别人的评价。 相反,那些拼命在证明自己的人,因为不是很确定自己的内在价值,所以才需要去证明。
0温暖
0回答
#
个人成长
相关回答
董芬
#关于沟通技巧# 很多人说我不会沟通呀,总是冲动地说一些话,伤害到别人,我应该怎么提高沟通技巧? 但是你问他,你觉得你应该怎么表达会更好呢?TA也能够回答出来。 所以,我们大部分时候需要的并不是【沟通技巧】,需要的是【情绪觉察和处理能力】。 当你被情绪控制的时候,理性已经跑不见了,被情绪推动着去发泄、攻击、谩骂等等。 所以,沟通技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停止沟通。
米会军
心理咨询中的角色扮演技术 角色扮演技术是心理咨询中广泛使用的技术,在众多的心理咨询流派取向的治疗师那里都曾经被应用过。对于学习心理咨询的学员来说,掌握它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什么是角色扮演技术 角色扮演技术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为了协助当事人觉察与抒解情绪、体验相关人物的感觉与想法、学习新行为与预演即将面对的情境,由当事人扮演相关人物,进入他们的经验中,来达到以上的目的。 二、角色扮演技术的理论依据 有些学者,例如Kipper将心理剧视为角色扮演的一种形式。因为本书论及的角色扮演技术适用于个别咨询的情境,与团体咨询的角色扮演技术自然大不相同。角色扮演技术的使用,在某个层次上,与空椅法很难区分。使用角色扮演技术与空椅法时,都是将过去以现在的方式呈现,不过角色扮演技术的重点强调的是动作上的“演出与走位”,而空椅法并未强调此重点。虽然角色扮演与空椅法是两种不同的技术,不过,两种技术可以配合使用。 角色扮演技术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的形式,是受到三种治疗取向的影响。此三种治疗取向分别为心理剧、固定角色治疗、行为演练。 心理剧是运用动作技巧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治疗的进行并不是团体成员团坐在椅子上讨论生命及其问题,而是运用团体成员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换言之,心理剧是以戏剧的方法探索“真实”的一门科学,处理的是人际关系及隐密世界。 固定角色治疗由Kelly,G. A所创。在固定角色治疗法中,咨询师要求当事人扮演某种人格角色,这种人格角色不同于当事人原本的人格特质,目的在于帮助当事人重整与发展新的概念系统。固定角色治疗之所以能够将角色扮演推向心理治疗之列,原因有二:角色扮演可以反映出现实生活状况,所以在治疗中运用角色扮演是合理的;即使角色扮演的进行是由咨询员所操控,不是由当事人的自发性所引导,也同样具有治疗效果;角色扮演所呈现的治疗效果,是出现在当事人扮演他人角色时,不是当事人以真实身份出现时。 行为演练是指咨询师让当事人在咨询情境中,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练新的行为模式。在诸多行为治疗技术中,角色扮演技术只是其中的一个技术。 三、角色扮演技术操作步骤 使用角色扮演技术时,其步骤如下: (一)当事人描述问题时,咨询师从当事人的描述中,找出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技术的情境。 (二)确定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技术的情境后,请当事人重演事件经过,并且扮演不同的角色。 (三)当事人进入每一个角色的内在世界后,咨询师需要协助当事人体验该角色的感觉、想法与行为。 (四)如果当事人无法进入某一个角色时,咨询师应该先处理阻碍当事人进入该角色的障碍。障碍去除后,当事人再扮演该角色。 四、使用时机与目的 角色扮演技术可使用在任何咨询情况与咨询阶段。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会使用角色扮演技术: (一)协助当事人觉察与抒解情绪,以利当事人问题的解决。 在角色扮演中,当事人重演事件发生的过程,借着咨询师的催化,觉察过去未觉察的情感。透过语言表达与非语言动作的释放,当事人内在冻结的情感,得以一泄而出。由于情感得到认定与抒解,就不会干扰当事人的认知与行为表现。 (二)协助当事人对自己的行为、感觉与想法有新的认识。 当事人的问题常常是过去未完成事件的反映,角色扮演虽然让当事人重演现在发生的事件,但是从演出现在事件的过程中,常会带出过去未完成事件的情境。当过去未成事件与现在事件产生串连时,当事人对目前事件的行为、感觉与想法就可以产生改变。 (三)协助当事人体验他人不同的感觉与想法。 在角色扮演中,当当事人扮演他人时,会有机会体验别人内在的感觉、想法与行为。这种体验,可以转化他对别人的态度,修正他对别人的了解。 (四)协助当事人预演与学习新的行为、想法与感觉。 在咨询进行过程中,有3个情况需要协助当事人预演与学习新的行为、想法与感觉: 1.在咨询的最后阶段,当事人已获知问题的根源,对问题有顿悟的了解,同时想要以新的行为、感觉与想法来面对原来的旧情境。这时,咨询师必须布置当事人即将面对的情境,让当事人预演与学习新的应对方式。 2.当事人须面对类似旧情境的新情境,他不想但是很可能以旧的行为模式来应对。所以咨询师需要安排类似的情境,协助当事人演练新的应对模式。 3.当事人需要面对一个新情境,但是当事人不知如何应对,例如面试,所以咨询师需要训练练当事人应对的技巧。 五、注意事项 (一)在角色扮演中,咨询师要协助当事人觉察此时此刻的感觉。 (二)咨询师须让当事人反复扮演自己与相关的他人,不要只让他扮演某一个角色。 (三〕咨询师须聆听与观察当事人在角色扮演中的语言与非语言行为。 (四〕这里的角色扮演技术只是用来协助当事人从扮演的过程中,觉察事件发生时未觉察的感觉与想法。在当事人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咨询师的角色只是协助当事人觉察与表达未觉察的感觉与想法。 六、案例示范 当事人20多岁,目前没有工作,男性。当事人因为无法跟母亲沟通,跟母亲的冲突迭起,两人目前不说话。一方面,当事人受到传统道德的影响,觉得孝顺母亲乃天经地义之事,对自己的忤逆行为感到愧疚;可是,另一方面,母亲的无理要求,唤起他潜在的叛逆,逼得他不得不恶言顶撞。内在的矛盾冲突,让他痛苦不已。 咨询师:在你的记忆中,哪一次的冲突让你印象深刻?我想让那一次的情况重现,看看你们之间到底发生什么事?(探问技术,开放式问题) 当事人:当时我已经半年没有工作,那一次是面试回来,因为面试委员问了一些问题,我觉得这些问题没有什么意义,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可见他们早就有内定的人,我只不过去陪考,所以当时我对他们的态度很不客气。我知道我没有希望,所以心情很不好。回到家里,妈妈问我结果如何。你知道,我本来心情已经很不好,经她这么一问,我压抑不住的愤怒就出来了。妈妈一见我对她这么凶,就骂我说,从我出生到现在,从未孝顺过她,不但如此,这半年来都是她养我,周围的邻居都四处说闲话,说我游手好闲,她听了就觉得丢脸。为了我,她忍气吞声,毕竟我是她的孩子。没想到我大逆不道,竟敢如此对她。听了她的话,我故意破口大骂,骂这些邻居吃饱饭没事干,四处造谣生非.同时,我恨我妈妈落井下石,在我走投无路时,还这样刺激我。 咨询师:白白被人利用当陪考,已经觉得够窝囊,没想到妈妈竟然雪上加霜,用邻居的话来刺激你,让你觉得很愤怒,也很难过。(初层次同理心技术) 当事人:我觉得当妈妈的人,要知道体恤孩子的难处。没工作又不是我故意的。总之,我觉得好生气、好生气,到现在我仍然可以感觉到那种愤怒。 咨询师:你希望妈妈能了解你的痛苦,体谅你目前的状况,没想到她落井下石,你觉得伤透了心。(初层次同理心技术)听起来那一次的冲突似乎跟面试有关;我们来玩个游戏,就是角色扮演,由你扮演考试委员,演出当时的情景,或许这样做可以帮助你更清楚当时什么事情,让你感到如此挫折,最后造成跟妈妈的冲突。(当事人点点头)我们从面试的那个时候开始。当时有几位考试委员,他们问你哪些问题?(角色扮演技术――探问技术,开放式问题) 当事人:当时有两位面试委员,一男一女。女的问我为什么半年来没找到工作,没工作的这半年我都做些什么?男的告诉我,来应征的人学历都比我高,他们不可能选我。既然不可能选我,为什么又要找我去面试,简直故意羞辱我。 咨询师:他们的问题让你觉得生气。(情感反映技术)我要你先扮演那位女面试委员,试着将她当时的表情。动作。口气扮演出来。还有,当时的座位是如何安排?(角色扮演技术――探问技术,封闭式问题) 当事人:当时我们都坐在沙发上,她跟我面对面坐着,中间隔着一张矮桌子。她的背靠着沙发,微笑地问我:“为什么半年来没找到工作?没工作的这半年都做些什么?(语调缓慢、柔和)”(咨询员依照当事人所描述的座位,稍作安排) 咨询师:现在你来扮演她,将她的动作、姿态、语调扮演出来,就好像你就是她。(角色扮演技术) 当事人(女面试委员):(当事人扮演女面试委员,背靠着沙发,微笑地问)为什么半年来没找到工作?没工作的这半年都做些什么? 咨询师:暂停在那个角色里,感受一下你在那个位置的感觉。(约20秒后)告诉我你经验到的感觉。(角色扮演技术――具体化技术) 当事人(女面试委员):我觉得我高高在上,俯视那个可怜的家伙,他看起来一身落魄,精神萎缩。我真同情他。我真好奇,这半年来他没有工作,到底是如何渡日的? 咨询师:坐回你的位置,扮演你自已,感受一下她给你的感觉。(角色扮演技术――具体化技术) 当事人:(约20秒后)我觉得很难受,她让我好自卑,如果地上有个洞,我很想钻进去。我觉得我整个人萎缩了起来。 咨询师:你如何让自已萎缩起来,做做看,体验一下,在那个姿态的感觉。(角色扮演技术――具体化技术) 当事人:(当事人将整个身体缩到沙发上,头垂下,体验他的感觉)我觉得好自卑,我不想让别人看到我这个样子。我现在才察觉到,这半年来,我一直在否认这种自卑、不如人的感觉。我不愿意承认不断被拒绝的事实,所以我试图欺骗自己,说是自已时运不好,是别人没有发现我的才能,等到运气来时,我一定可以飞黄腾达,让别人刮目相看(哭泣)。 咨询师:为了不想看到自己的自卑,你试图用一些话来欺骗自己。(简述语意技术) 当事人:我觉得活得好羞耻。 咨询师:你觉得活得好羞耻(复述)。似乎你已经开始接触到自己深层的内在。 当事人:(点点头) 咨询师:我们将场景拉到你回应她的那一幕。告诉我,你如何回应她,将你的动作跟表情也表现出来。 当事人(自己):(面对女面试委员)这半年来我不断在各地应征工作,可是时运不佳,半年来一直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眼神往旁边看,身体萎缩。) 咨询师:重复你刚刚说的话,直到你有感觉产生。(角色扮演技术) 当事人:(重复两次)我心里好慌乱、好紧张,我担心她不起我。 咨询师:让自己停留在那些感觉中,看看会发生什么事?(角色扮演技术――觉察技术) 当事人:(l5秒后,愤怒地)我怎么可以有这种感觉呢?我是一个男人,怎么可以那么胆小。男人是不能这样的,我真恨我自己。 咨询师:谁告诉你男人不能胆小?(具体化技术) 当事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男人是不能这样的,所以我真恨我自己。 咨询师:你不允许自己有自卑感,看到自己有自卑感,似乎会让你感到害怕。(高层次同理心技术) 当事人:我不知道是不是害怕,不过,这种感觉会让我觉得自己不是男人。我不想要有这种感觉。 咨询师:这样听起来,自卑的感觉会让你觉得很丢脸。(初层次同理心技术) 当事人:(点点头)的确很丢脸。 咨询师:我先把我们刚刚角色扮演的过程作摘要,看看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发现。虽然你认为面试的过程让你很生气,其实,还有另一种感觉,就是女面试委员的问题与反应让你感到自卑。可是自卑会让你感到丢脸,所以你不允许自己自卑,也不断压抑自卑的感觉。不知道我摘要的内容对不对?是否有遗漏其他重要内容? 当事人:对。你说得很对,的确是这样。 咨询师:从刚刚的探讨中,似乎让你对自己有了一些认识,我们再将场景拉到另一幕,看看对你会有哪些帮助。现在请你扮演哪位男面试委员,告诉我他的座位、姿态,以及他说了哪些话(角色扮演技术――探问技术,开放式问题)。 当事人:他在我的斜对面懒洋洋地坐着,以不屑的表情看着我,然后说:“在所有的应征者中,你的学历最低,我们不会录取你,你要有心理准备。”说完之后,他就停了下来,看着我。 咨询师:你现在就坐到他的座位,扮演他,要完全呈现他的表情、口气以及他说的话。(角色扮演技术) 当事人(男面试委员):(当事人懒洋洋地坐下,带着不屑的表情、冰冷的语气)在所有的应征者中,你的学历最低,我们不会录取你,你要有心理准备(瞪着眼睛看着当事人)。 咨询师:再重复你的扮演,直到你有体验或感觉时才停下来。(角色扮演技术) 当事人(男面试委员):(重复了3次)我非常瞧不起他(指当事人),他根本不配做这个工作,他是自取其辱,竟然敢厚着脸皮来应征这个工作。(当事人说完话后,脸色铁青) 咨询师:刚刚你说话后,我注意到你的表情,似乎他的话伤了你的自尊,再度挑起你内在的自卑感。(高层次同理心技术) 当事人:或许是这样,我觉得好像要窒息,又好像有什么东西要爆发出来。 咨询师:再多描述那种感觉。(具体化技术) 当事人:沉默了下来,约一分钟,眼眶红了起来) 咨询师:刚刚你突然沉默了下来,我注意到你眼眶红了起来,似乎体验到了什么,告诉我刚刚发生了什么事?(沉默技术) 当事人:我感受到有个很深很深的悲哀在我心里。 咨询师:多说说那种感觉。(具体化技术) 当事人:(沉默约15秒钟)他在羞辱我,不过他说的没错,我是自取其辱。如果我今天有工作就不会这样。我不想当个无业游民,我不想游手好闲,我也知道那是很可耻的事。我看到别人天天去上班,我好羡慕,也很痛苦。那种毫无目标,没有寄托的折磨,真的让我好痛苦。这些日子来,我试图不去看,不去想,才能让自己感觉不到痛苦。那场面试让我再度看到自己的可悲、可耻。妈妈的话,就像是他们对我的羞辱一样,让我更加羞愧、难过。我内在的苦闷、悲哀与愤怒再也压不住了,所以就直接发泄在妈妈身上。 咨询师:在这段没有工作的日子里,你因为羞耻、自卑而痛苦不堪。你借着压抑让自己感觉不到痛苦。面试时两位委员的反应,再次唤起你内在羞耻与自卑的声音,虽然你试图用生气来掩饰,可是妈妈的责备与批评,就像是那两位面试委员给你的感觉,让内在的情绪,冲破了压抑的堤防,直接倾泄在妈妈身上。(简述语意技术) 当事人:(叹了一口气)你说的没错,我觉得自己很没用、很可耻,我的确是自卑,……。 从以上的角色扮演中,当事人觉察到自己真正的感觉,并且承认、接受了自己的感觉。
王凤英
当孩子在哭的时候,我们如果带着焦虑,无论我们对孩子说出怎么样高大上的共情的话,也是假共情,因为我们是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我们所谓的“我理解你”,不过是为了要孩子不哭。 “我理解你”变成一个精心包装过的手段,代替了粗暴的“不准哭”。只是方式不一样,目的都是一样的。这也是很多妈妈学习心理学的目的,找高大上的手段,来更好地控制孩子。 接纳是,我理解你当下的状态,我接纳你现在的无力感和哀伤,接纳你现在的痛。你可以跟你的情绪在一起,如果我找不到办法去陪伴你,我不打扰你,静静在一旁就可以了。这就是有所作为的陪伴,当我们找不出任何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做的是滋养对方,允许他们有哀伤在流动。 所以,接纳并不是止哭大法,接纳首先是共情,当一个人被共情连接时,他的神经化学物质就会发生改变,平静的神经化学物质会取代压力激素,压力随之消散。 接纳是我理解你的无力,同时我接受你现在是无力的,我不会去拉着你离开情绪,我是陪着你在情绪里。 接纳是一种涵容,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滋养。当一个人被这样滋养过后,会体验到爱的流动,会有修复哀伤的能力,会理解自己的情绪,会有能力走出哀伤。
赵莎莎
今天出门买水果, 结果在马路上看到一个正在打电话与人争吵的孩子妈妈,旁边还站了一个2~3岁的小男孩儿 ,隐约听到这个妈妈说自己要离婚 ,说这样的日子过不下去了,她什么都做了但是却没有换来尊重 ,越说越激动的时候把孩子也吓得哇哇直哭,我看着旁边的车来车往真的好担心那个小男孩的安全 ,但是那个妈妈在情绪失控的时候 ,好像已经完全忽略了孩子的哭声 ,只听见她在电话那端不停的争吵,我轻轻地走过去告诉个小男孩儿,不要怕妈妈很快就忙好了 ,还告诉他不要去马路中间很危险的 ,然后帮小男孩放了一个动画片 ,和他一起等待他的妈妈,过了几分钟的时间那个妈妈终于打完了电话 ,当她看到孩子安全的在看动画片时, 连忙向我道谢并声泪俱下的说了自己的委屈, 我安抚她之后,看着她远去的背影 ,不仅感慨生活到底带给女人的是什么呢 ?婚姻带给女人的又是什么呢?是忍辱负重?是不再独立吗?是歇斯底里吗?还是容貌不再 ?青春不再 ?还是除了一地鸡毛之外一定还有幸福可寻呢? 有时候,婚姻只是人生中的一个站点, 并不是全部,当生活的全部都变成一地鸡毛时,也许很多人会怀疑人生会迷失自我 ,甚至会忘记曾经最美好的渴望 ,脑海里此刻当下只有无尽的绝望和无边的痛苦 ,相信生活中一定有很多这样的女性,总感觉自己再也不会幸福了, 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全毁了, 其实婚姻并不是女人的全部不是吗,如果你把爱和期待都放在一个男人身上,假如这个男人回应了你大家皆大欢喜 ,假如这个男人对你弃之敝履 ,你就会伤心欲绝 ,觉得生活再也不能继续了 。 其实我想说,婚姻它一定是旗鼓相当 、互相成长 ,一定是先自爱 ,再爱人 ,不然一地鸡毛就会成为生活中的常态,成为婚姻中的常态,请一定记住婚姻它不是精准扶贫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婚姻中无法走出来无法幸福 ,其实没有人有义务无限的帮你包括你的老公和父母,我想对你们说: 如果你能一地鸡毛都不怕 ,还怕什么呢?与其把幸福交给一个男人来替你管理 ,不如拿回主权开始自爱和发光之旅吧, 有时候长路漫漫 ,有的路无可替代的时候你终归需要一个人去走这段心路历程 ,但是当你开始你努力奔跑时 ,相信你终将阳光万里 。
郑鑫
如果一切都毫无意义,那为什么不做你想做的事呢? 如果一切都有意义,那为什么不做你想做的事呢?
冯二玲
第509天 一 直 走 马问骆驼:你们是怎么穿越沙漠的? 骆驼说:一直走, 马又问:还有呢? 骆驼答:一直走。 马又问:一直走,就这么简单? 骆驼:是的,朝着目标一直走…… 想多了就都是问题。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