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有一个小男孩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在班里,他的学分修得最少,

冯二玲
有一个小男孩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在班里,他的学分修得最少,但平均成绩仍无法维持在及格线。家长和老师为这个问题学生想了不少办法,效果却不明显。后来,他的母亲请一位心理学家帮忙。心理学家告诉她,她的孩子学科修少了,应该多修几门课,至少应该和其他学生修同样多的课程。母亲将信将疑,孩子比别人学得少都学不好,增加课程岂不是“雪上加霜”?在心理学家的一再要求下,母亲及其老师采纳了他的建议。   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个学生所有课程的成绩不降反升。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家解释说,这个孩子并不笨,事实上他真正需要的是如何打起精神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增加课程的目的就是遏制他的惰性,逼出他的积极性。   一位叫诺斯古德·帕金森的历史学家,偶然听说此事后,产生了浓烈的研究兴趣。他随后发现,类似小男孩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比比皆是,任务太少、时间太多反而使人懒散、缺乏原动力、效率低,可能还会大幅度提高错误率。譬如,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决定去寄明信片时是否带雨伞,又用去20分钟。做完这一切,老太太劳累不堪,在去街头邮筒发信的途中,她突然发现,自己居然忘记贴邮票了……同样的事,一个工作特别忙的中年人可能花费5分钟在上班的途中就能顺手完美地解决了。   帕金森发现,工作会自动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一个人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去完成一项工作,他就会放慢节奏或者增加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工作膨胀出来的复杂性会使工作显得很臃肿,在这种时间弹性很大的环境中工作并不会感到轻松,相反会因为工作的拖沓、膨胀而苦闷、劳累,从而精疲力竭。   你有时候感到很累,也许并不是因为你承担的任务太多,而是因为你花费的时间太多。在合理的前提下,让自己做得更多,会让自己做得更好,也更快乐!

3温暖
0回答
冯二玲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宋艳
在没有显著情绪的时候,人总体上是平静的。一旦遭遇特定情境,人的内心就激发出情绪——悲伤、愤怒、恐惧、羞耻……人就不再平静,而是显得“激动”。通过观察和体验,可以发现有情绪的人身体和心里有一些“什么”正在发生着,活跃着。与“什么都没有”的平静状态相比,人有情绪时就多出来一些“什么”,它们是有能量的、活跃的、运动的。 能量不会随意地创生,也不会随意地消灭,只会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心理能量也是如此。人心里有一些自由的、未被赋予具体形态的能量,在特定情境的激发下,一部分自由能量就被赋予了特定的形态和性质,从而形成特定的情绪。换言之,自由能量的存在是人能产生情绪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自由能量——我们可以考虑一个已经心力交瘁、能量耗竭的人——即使受到了特定情境的刺激,也无法产生情绪,而是会体现出这样的状态:有值得开心的事却开心不起来,本该愤怒的情况也无力生气,面临重大的丧失却欲哭无泪。 自由能量转化为特定情绪时,就变得不自由了。自由能量可以转化为各种情绪,也可以转化为其他的心理活动,所以称为“自由”。而特定情绪虽然也包含能量,但却只能按照特定的方式和路径活动,例如愤怒情绪就是要发怒,悲伤情绪就是要伤心哭泣。情绪按照其本身的方式发展变化的过程,可以称为自然释放。自然释放,就是情绪一旦被激发,人不做任何干预,会自然发生的那个现象。悲伤了会哭,愤怒了会发火,恐惧了会僵直或者缩成一团。情绪自然释放,会有一个尽头,也就是情绪里的能量被耗尽了,情绪就发完了,过去了。这些自然释放的能量首先在释放过程中被消耗掉,然后随着人的休息和自然恢复,恢复到“自由能量”的库存中。自然释放后,又经过自然恢复,人就觉得精神又饱满了,同时心情也恢复了平静,会觉得之前的事情“过去了”。 因此,情绪的激发和自然释放,会带来一个能量循环过程。这个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自由能量变得不自由,然后又回归自由。如果人的情绪总能得到自然释放,人就会很豁达,能够经历各种事情,又放下各种事情,并且总能保持拥有足够多的自由能量。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