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相关回答
刘丽华
和钰蓉
一个小姑娘给妈妈发了中秋红包,妈妈回了句“你钱挣了这么多了?!”她觉得有点生气“2000不多,你收下就可以,但不要反问我”。然后就被妈妈消息轰炸… 其实她长期遭受吹狗哨式虐待,在母亲的压迫否定中长大,别人觉得无伤大雅的话,对她来说就是虐待,就是阴阳怪气,妈妈说的每一句话对她来说都带着危险,会下意识判断其中肯定包含着恶意,因为不知道下一刻是不是就要发飙。
刘新宇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祝愿大家所念之人皆平安,所想之事皆顺意,心寒有人暖,常乐常喜安!
刘云清
当我们感知自己的“缺点”时,伴随着什么样的情绪,自责、愤怒、羞耻还是内疚,这些情绪会促使我们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有的情绪可能会导致自我攻击,认为自己很差劲,没有价值,什么也做不好,有这样想法的个体,在人生的早年,往往有着非常严苛的双亲,只要孩子的表现稍有“差池”,就会进行指责或嘲讽,并强行的矫正。 这种互动模式,会成个体内在的一部分,当“缺点”被发现时,严苛的内在就会开始起作用,外在的表现可能是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和外界接触,或是在关系中不停的出让边界,去讨好或付出。总之,就是用各种方式,让自己不舒服。 从某种意义上说,类似的行为是种变向的自我惩罚,而这种方式缓解了面对“缺点”时的羞耻和自责,反而有种不舒服后的快感,失去了改变的动机,因为惩罚已经发生,个体已经付出代价。 接受惩罚有时要比进行转变要容易的多。 而且,这种内在的严苛,往往也会投射出去,在面对爱人或孩子时,去严苛的对待他们,在他人感觉无所谓的事情上,自己却认为是种“缺点”,这必然会造成冲突,进而又会强化某种模式。 可以看到,所谓的缺点,有些情况下,是一种内在的模式,用隐秘的方式去影响着外在的行为,但这些模式在亲密关系和职场上,会导致破坏性的结果,个体甚至不知道自己内心世界发生了什么,只看到了外在世界对他们的反馈。
杨瑞冬
余华说的:“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避开。”
李鹏程
感悟: 孤独是因为你内心无法承载得更多!看似的强大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你越感觉强大,内部空间就容纳得越少!只有选择正确的路!只有选择正确融合!只有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只有明白你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你才会真正的强大与稳定!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