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一个人心智化的能力,就是把自己和他人当成一种心理学意义上

孔盼盼
一个人心智化的能力,就是把自己和他人当成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存在的能力,而人作为心理学的存在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情感。 现在步入中老年的那一代或两代人,在他们儿童时代,只是被当成生物学的存在,吃饱穿暖就可以了,而没有条件或者上一辈人甚至没有愿望,把他们的孩子们当成心理学的存在,满足他们情感上的需要。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那晓旭
三次分离,成就婚姻(二) 第二次分离:离开你的一部分自恋,进入婚姻的磨合期。 如果说第一次分离决定着人们能否进入真实的关系,那么第二次分离就决定着关系深入的程度。 第二次分离是离开自己的一部分自恋,离开怎样做才是最好的位置,才能用真实的自己,去跟对方的真实相遇,这就是婚姻中的磨合。 无法实现第二次分离的特征:能接受伴侣的不完美,但是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断委屈、压抑、否定自己,忍无可忍时就离开关系。 在婚姻里,特别是女性,很容易在这个位置上感到分离困难。 在关系里看起来被怎样对待都OK,但是实际上,他们内心却有各种想法和感觉,但就是很难把真实的自己放进关系中去。 无法完成第二次分离,是因为内心很不结实,也很不自信,内心里非常渴望如果自己努力做好了,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认可。 然而,恰恰是因为这种努力隐藏自己,导致了关系无法进入一个彼此交织的深入阶段,也无法让另一半真正理解自己的心。 他们常常在婚姻里装扮成爸爸或妈妈的位置,为了证明自己被需要,会要求自己做到最好,这样对方的需要迟早会将他们压垮,最终不得不逃走。 所以无法完成第二次分离的人,也就是没有自我边界的人,进入不了婚姻的磨合期,总是在关系里活的很累,一边努力,一边抱怨,一边想要结束关系。 被卡在这个阶段里的人,需要经历一个自我寻找的过程,更多去认识自己的许多感受和想法,形成一个整体稳定的自我觉知,才能承受关系磨合期的压力。

杨晓梦
在一次心理咨询团体督导中,一位指导老师说的一段话,让我觉得非常受触动,那段话是这样说的:“在心理咨询期间,我们允许并接受来访者所有的情绪表达,哪怕是歇斯底里,我们也要坦然看之,即使来访者抛过来的就是一堆排泄物,咨询师也要在这里面看到那个珍贵的、宝贵的需要表达出来的部分,这堆排泄物,在会堆肥的人手中,就是极好的养料。能主动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本身就让人敬佩和感动。” 确实,这是咨询师对来访应抱持的态度。很多时候,作为心理咨询师面对的是个案的痛苦、焦虑、纠结、恐惧等情绪。如果咨询师自身不能和这些情绪共处,便会想要快速的从情绪中滑过去,把注意力放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而忽略了眼前这个人在当下最珍贵的感受,不能深入这些情绪,便可能会错失那个珍贵的部分。 很多时候,来访者受困的是他所认知的那个糟糕的故事版本。而一位带着尊重、欣赏与好奇的咨询师,总是可以看到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在这个故事版本里,能引领来访者看到那黑暗之下涌动的光、脆弱无助之下的生命力、充满了恐惧却还可以和咨询师来探索议题的勇气、自我怀疑中那些对生命对自身的探索、 反思等等。一切都让人感动,又充满了力量。 而能和激烈的情绪共处,又带着足够的尊重、共情与欣赏、正念与觉察,读懂那些语言行为背后的的真正需求,隐喻、象征与潜意识,挖掘出潜意识当中真正的渴望,确实需要咨询师的成熟的完整人格,与大量的实践、督导。个人成长、正念觉察、自我整合、内在修行,在这条职业道路上尤为重要。这不是一条容易的道路,但却是自己必须走过的路。 很多疗愈发生的时刻,就是一个生命在影响另一个生命。不是咨询师用了什么高深的方法和流派.而是用一个“人格”在影响和推动另外一个“人格”,这是超越语言和技巧的。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