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 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那

那晓旭
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 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那个并不完美的人。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邱蕾
存在感和归属感是两个心理概念,它们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它们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描述的是不同的方面。 存在感指的是个体对于自己在社会中的存在和价值的感知。它涉及个人对于自身的认同和自尊的体验。当一个人具有存在感时,他们感到自己在社会中是重要的,被他人认可和尊重。存在感的建立与个人的自信心、自我价值感以及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角色密切相关。 归属感指的是个体对于归属于某个群体或社会集体的感知。它涉及个人与他人的连接和归属的体验。当一个人具有归属感时,他们感到自己在某个群体中被接纳、理解和支持。归属感的建立与个人的社交关系、群体认同以及共同价值和兴趣的分享密切相关。 存在感和归属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当个人拥有积极的存在感时,他们更有可能感到与他人的连接和归属。相反,当个人缺乏存在感时,他们可能感到与他人的隔离和孤独,从而影响他们的归属感。 为了培养存在感和归属感,以下是一些建议: 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价值、优点和兴趣,相信自己的能力,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 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建立积极和支持性的关系,包括亲友、同事、志同道合的伙伴等。共同分享和体验可以增强归属感。 参与社交和群体活动:积极参与社交和群体活动,如社区组织、兴趣小组、志愿者活动等。与他人共同参与活动可以增强归属感和存在感。 培养个人兴趣和爱好:追求个人兴趣和爱好,加入相应的社团或组织,与拥有相似兴趣的人互动,增强归属感。 培养情感支持网络:与他人分享情感和经历,寻求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可以通过与亲密的朋友、家人或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 综上所述,存在感和归属感在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以及参与社交和群体活动,可以增强个体的存在感和归属感

冯二玲
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在进剿袭击俐头的暴动山贼之前,曾写信给弟子薛侃说:“即日已抵龙南,明日入巢,四路兵皆已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某向在横水,尝寄书(杨)仕德(即杨骥)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心中贼,横行于方寸之间,违背天理,肆虐人情,可谓人心的祸害。所谓“心中贼”,大致说来,有“名贼”、“利贼”、“权贼”、“色贼”等,也有得失、荣辱、利害、生死种种心中贼。人心既有这许多的盗贼,我们又该如何去荡平呢?王阳明认为,欲破心中贼,有三种方法: 一是静坐。阳明所说的静坐,一方面是因为人心逐物,只在好名、好利、好权、好色上营求,所以想通过静坐把放失的人心收回来;另一方面,则是想通过静坐,“将好名、好色、好货等根逐一搜寻,扫除廓清”。 二是事上磨炼。阳明之所以提倡事上磨炼,是因为在静坐的过程中,有的人隐隐见到光景就认为学有所得,而有的人则产生喜静厌动的倾向,只求静坐,忽略世事。所谓事上磨炼,就是要在待人接物应事的过程中,磨炼自己的心志,消除好名、好利、好权、好色之心。 三是致良知。如果说静坐是“静”时用功,事上磨炼是“动”时用功,那致良知就是将静与动合一,不管是静是动,只是去致良知。“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能致得良知精精明明,毫发无蔽,则声、色、货、利之交,无非天则流行矣。”阳明认为,“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难改的是人心。如同王阳明所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可见,真正改变自己的内心不是一日一时一刻的功夫,需要日复一日,一刻不停地精进修炼。尤如古时铜镜,不停清洗磨擦,方会亮如镜,故有心明如镜之说。修心的最髙境界就是达到“心明如镜”,也就是阳明心学所追求的“知行合一,明心见性”。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