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读到一段治愈人心的话: “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应该是自己喜

周春丽
读到一段治愈人心的话: “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应该是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和想成为的人。所以多走点弯路没关系的,花很多时间在路上也不要紧的,和世俗或是别人期待的不一样也可以的。只要你在成为你的路上就够了。” 如果你赶不上凌晨五点的日出,不妨看看傍晚六点的夕阳,任何时间都不晚。

3温暖
0回答
祖纪红
温暖了
#
相关回答
武李利
这是一个很难办的困境,人类需要联结,我们需要与同类呆在一起,这是原始的本能需求。但很多人与“他人”呆在一起的能力被破坏掉了。 例如我们与朋友相处时,会有诸多不舒服,与亲密的人在一起时,这种不舒服可以上升到恐惧的程度。很多人为了规避这样的痛苦,可以不与人进行联结。 大多数人与人交往的大多数目的,并不是为了“与同类联结”。很多人是为了将自己未解决的情结投射给他人,再经由与他人的互动,来处理它们。 这时候的关系,并非是你与他的关系,而是你与自己的关系。这些关系极有可能与成长过程中你与父母的关系复制而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一段关系会是真实的,彼此看见的,而都是由人际间复杂的投射性认同构成。 例如我们与人交往,我们会将与父母的关系模式照搬到关系中,产生诸如类似的焦虑:他是不是不喜欢我?他是不是在贬低我?他是不是在控制我?他对我有所期待?他听我说话其实是为了等会儿攻击我、反驳我? 而这背后的期待通常是:我很希望他喜欢我,我希望他认可我,我想要被他关注,我想在这段关系中能做主,我想要被看见。 这时候的“你”,并非成年人的你,“他”也并不是真的他,而是被你按在你投射位置上的他。有时候你投射的是对的,对方可能真的在贬低控制你,而你会与之纠缠。有些人学了心理学后,会试着自我分析,或者与对方进行澄清,但通常作用都不大,因为你俩都未必看得见自己,更何况看见对方。一通乱七八糟的澄清,其实是更为复杂的投射性认同。 其实这样的经历是十分珍贵的,当你与人有纠缠时,你可以趁机去找个咨询师,让他帮你看看,你到底投射了什么东西给对方。这段关系对你的意义就会被升华,你借由与一个又一个的人的纠缠,来发觉自己。 很多人经历这个阶段后,发现自己朋友越来越少,爱搭理的人也变少。其实就是投射回收后的结果,已经被意识化了的情结,不再需要经外人呈现。 这时候好多人会发现,我其实是不需要什么关系的,我也并不喜欢人群。而他在有些关系中,也越来越能看见对方,而不是只看见自己的投射。 但比较“核心”的情结,会投射给更加亲密的人,例如男女朋友,丈夫妻子,或者一段目前在你生命中与你的心灵比较接近的人。 这时候的关系会更加纠缠,而且情绪产生的强度会更大,很多人都死在亲密关系这一关,因为核心情结的创伤实在太深了。 这些核心的情结,通常与依恋、自恋等母婴创伤有关。

魏孝琴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