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我们

万星辰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我们要经常去审视自己内心和头脑中的信念和规则。 有些信念和规则对你是有益的,有些则会伤害你。有些信念和规则在过去曾经帮助过你,你依靠它们活下去,让你得以成长,但是现在可能并不适用了,甚至会带来阻碍和伤害。 比如有的人小时候认为只有让自己变优秀,变得成功,才能有价值,才能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认可。所以,他很努力地学习,拼命地工作,也取得了一些世俗意义上的成就。但是,后来他生病,患了抑郁或者身体方面的其他疾病,这个时候他还逼着自己努力,变优秀,那就成了一种自我毁灭。 也许,他之所以会生病,有部分原因正是之前的生活方式带来的高压和长期缺乏放松导致的。 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心理要有弹性,要有灵活性。 如果我们能够根据自身和外界的变化,针对具体的情况,选择我们不同的反应方式,说明我们心理健康,具有心理灵活性。 反之,用一套信念和规则指导自己一切的生活,什么情况都采取一样的选择,就是心理僵化,无论这看起来是积极的思维,比如要努力,还是看起来是消极的思维,比如要逃避,其实都具有破坏性。 现在,我邀请你花一点时间,重新审视那些过去曾经保护过你,帮助过你的信念和规则,看看它们现在是否成为了一种对你的束缚和伤害。如果可以更进一步,你可以看看这些信念和规则形成的背景,是什么事情导致你形成了这一思维系统,也许背后有复杂的情绪和创伤。当这些东西被看见,被理解,更深的疗愈就会发生

2温暖
0回答
尤四海
温暖了
#
相关回答
华燕
3、拯救者 拯救者的核心特征就是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过分热心,过度干涉别人的事情,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往往会呈现出救世主的“好人”形象,也往往会把自己弄的很辛苦,甚至很悲惨。在拯救型的母亲身边,一定会有依赖型的孩子。许多母亲并没有随着孩子的长大而改变这种行为模式。她们继续无微不至地关心孩子,替他做所有的事,插手他的学习、工作、生活、交友、恋爱、婚姻。 4、依赖者 把责任交给了别人,要求别人对自己负责。我们见的比较多的就是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甚至读大学了还会说妈妈做的菜不好吃,买的衣服不漂亮,还怪罪父母。有一个极端的例子,网传一个男子49岁了还找不到老婆,就把亲生父亲给劈死了。“依赖者”小时候依赖父母或哥哥姐姐,结了婚以后则依赖配偶,或者同时继续依赖父母,甚至对方的父母。 5、讨好者 通过讨好的方式得到别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其实是人际界限不清的表现,也是对自己的背叛。为了揣摩别人的心思、了解别人的兴趣,迎合别人的心理,做一些能够让对方开心的事。例如小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照顾,让自己得到爱和表扬,于是自然的去迎合父母、讨好父母。一个习惯了讨好的人,必定是长期压抑了真实的自我,内在分裂与痛苦的人。 糟糕的关系一般都是边界出了问题,不仅仅会毁了关系,还会让人痛苦;一生好的人际关系源于清晰的边界,在关系中获得滋养,获得健康,获得幸福。

郭玫
早上好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