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心理学上讲:真正在乎你的人,会用你需要的方式去理解你,不

李有军
心理学上讲:真正在乎你的人,会用你需要的方式去理解你,不在乎你的人,会用他所习惯的方式去对待你,即“懂你的人,不需要解释;不懂你的人,不值得解释。”所以永远不要向不同层次的人解释你自己,因为有些话只有说给懂的人听,才有意义!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王有涛
这个秘诀叫:建立“积极心理重构心态” 它强调我们只用通过改变对事件和情况的认知和解释,就可以改善情绪和行为。 也就是说,我们的关注点和对事件的解释显著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健康。 总想着“哎,本来可以更好的”,这种思维带来了更多的沮丧和愤怒。 因为他将对事物的关注点放在“我没有得到的事物”上。 总想着“太棒啦,原本会更糟的”,这样的思维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感恩能量让他幸福感满满。 个因为他将对事物的关注点放在“我已经得到的东西”上。 那具体要怎么做,才能获得更高的幸福指数呢?其实,我们只用完成这三步: 1.识别负面思维:识别出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负面思维模式。 例如,“我总是做不好”或“事情永远不会变好”。 2.质疑和挑战这些思维:通过逻辑分析和现实检查,质疑这些负面思维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例如,问自己:“真的每次都是这样吗?”“有没有证据支持这种想法?” 3.替换更积极的思维:将负面的思维替换为更积极、更现实的认知。 例如,将“我总是做不好”替换为“虽然有时候我会犯错,但我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境随心转,你是更快乐,还是更负面,从来都在你的一念之间。有时候,更加快乐的状态,仅仅是完成“不够好”到“足够好”的心态转变。你,从来都是你情绪的主人。

张颖
​“乖”,在华人社会中(英文中甚至没有对应的精准单字),已经成了众多父母眼中最重要的特质之一了,父母总是期望孩子在生活中无处不展现乖的特质,不同父母间的攀比、谈论话题除了孩子是否优秀外,“听话”成了彼此最重视的孩子特质之一。 如同当我们谈论宠物时,总会把焦点放在宠物乖不乖上面,去判断是好宠物还是坏宠物。然而,我们曾经仔细思考乖巧的背后,究竟隐含着父母的什么期待吗?“我需要你服从,以我长辈的智慧来看,服从才可以在未来幸福,服从才可以顺利生存长大。 这是一种来自父母畸形的爱。因此,尚且无法独立生存的孩子,追求乖巧、展现服从,便成了避免被父母抛弃的最佳策略。因而可以看到孩子很努力地讨人喜欢、扮演好乖小孩的角色,就为了避免被责骂与处罚。 ​小时候,只要做出符合长辈喜爱的行为时,往往会被称赞:“你家孩子真乖”。 小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得好像做了什么正确、有价值的好事一样,会因此而感到开心与安全(觉得我只要听长辈的话,他们就会喜爱我)。 然而,由于近几年来的内在探索与心理学学习,每当被称赞乖时,我会表达:“这不是乖,我只是出于爱你们以及我的意愿,所以想要关怀与贡献,并不是服从谁的指令。”但是,有些家长们可能只关注了孩子是不是服从自己的命令。 ​知名导演李安认为:“孝顺是过时观念,我从不教孩子孝顺,只教他爱。”我认为:“乖,是盼望他人服从、奖励他人服从。无需教孩子乖巧,只教他爱。”小时候被给予更多空间、拥有表达自由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心智越成熟;而小时候缺乏空间、只能服从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有很多的内心冲突,甚至心理问题。 ​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