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亲爱的们,早上好[太阳] 一个人,终其一生

孙海霞
亲爱的们,早上好 一个人,终其一生的任务是:在利人利己的前提下,发现千万种爱自己的方式。

1温暖
0回答
尤四海
温暖了
相关回答
薛昭霞
我们每个人内在都有3种人格: 内在父母、内在成人和内在小孩。 这3种人格同时存在于我们体内,随着压力变化而自由切换,交替出现。 一般在我们没什么压力时,「内在父母」会占主导。 它爱讲道理,擅长说教。 同时,也充满爱与关心,对我们包容体贴。 随着我们体验到的压力递增,「内在成人」就会取而代之。 处于这个状态下的我们,比较独立,拥有相对清晰的边界; 并且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拥有恰如其分的自尊,渴望自我实现。 那么,「内在小孩」什么时候会出现呢? 当我们会体验到超额压力,刺激强度超过自我强度的时候。 此时的我们,已经无法自行消化对面的挫折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强烈的无力和匮乏感。 那一刻,就像是肚子饿了一样,我们的心很难过; 不幸的是,我们很难将 “我需要你关心,需要你陪伴,想被你重视” 这样的话表达出来,总感觉不好意思。 有些人甚至难以察觉自己内在小孩的这些需要。  相反,会习惯用一种所谓 “成人” 的方式来伪装。 比如经常拿 “我没事,我很好”,“没关系的”,“成年人要坚强” ……此类的话来打发自己。 久而久之,很多人就戴上了面具—— 表面上是一个「无所谓的成人」,实际上是「被压抑的一个小孩」。  「内在小孩」未被看见和滋养,会导致我们下意识地压抑掉这部分,这是匮乏感造成的根源。 根源性的创伤没有被看见、被解决,就会以各种奇怪的偏差行为呈现出来。 比如有些人脾气暴躁,情绪反复无常,在社交场合失控,做出匪夷所思的破坏性行为…… 这是匮乏感造成的不良后果。 匮乏感没有被正视被满足,生活中就有解决不完的问题。

王润之
摆脱依赖心理,学会对自己负责 这里所说的依赖,是指超出了界限的依赖,在这种依赖中,没有自我,自我失调,没有自主性。 心理学家罗伯特伯恩斯坦提出过这样的观点:过度依赖的人,依恋类型往往是痴迷型(也可以称焦虑型),他们随时随地都会害怕照顾自己的人离开。他们的关系剧本是“我一个人不行”,认为如果没有他人,自己就无法生存。 这种依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经研究大部分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自我否定阶段。在这一阶段,依赖者会一味的贬低自己和否定自己,然后表现出自己的受挫和遭受的挫折等,表现出需要关爱、同情的样子,以维持这段关系。 第二,安全感丧失阶段。经过自我否定阶段,依赖者已经在内心深处接受了自己的预设,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是需要呗保护、被怜悯的。害怕关系结束,害怕被抛弃。 第三,以对方为中心阶段。常常不惜一切取悦对方,哪怕失去自己的界限,也不会犹豫片刻,而对方在他心中占据的份量逐渐提升,最终成为生活的唯一。 第四,自我丧失阶段。最后一个阶段,过度依赖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忽视自己的愿望和感受,只将这段关系当成支撑生活的信念,倘若关系结束,依赖者往往痛不欲生。 即使是依赖,关系也可能继续进行下去,反之也有,如果想改善这种情况,以下有几点建议: 第一,停止自我贬低和自我否定。首先给自己一个正确和合理的评估,提醒自己不要总把“我很弱小”“我一个人不行”之类的话语挂在嘴边,这样只会让你的依赖心理不断增强。与此同时,调动自身的能动性,要让自己变得自信、积极起来,我们才能够从内心深处认同和信任自己,安然度过甚至是享受独处时光,不会总想着依赖他人。 第二,在关系中找到自己的情感界限。一段关系中,多询问自己的感受,并且要保护住自己的情感界限。比如对方提出了一个让你觉得不舒服的要求,但由于你对对方的依赖,你会优先考虑对方的感受,可能为了让对方高兴,会做出一些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情。此时你产生的痛苦委屈怨恨之类的负面情绪,对方一无所知。如果你不想做某件事情可以大方的提出自己的界限,这样的处理方式可能会让委曲求全的你更感到舒适和安心。 尝试对关系剧本的掌控感。关系剧本也就是关系模式,当你发觉自己依赖别人做决定的时候可以试着自己果断做出决定,别人在关系中总是支配而你只有服从的份,要为自己发声,因为你明白什么才是对你最好的。 总而言之,对自己负责,活在保护之下很有安全感,但如果没有了自我,也并不幸福。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