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有时候你有没有觉得,好像自己也有很多潜力,不知道被什么限

张钦霞
有时候你有没有觉得,好像自己也有很多潜力,不知道被什么限制住了,看着别人的优秀,其实是有一些不甘心的。 心理学界有一个关于“习得性无助”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头大象在马戏团里表演,它力大无比,能够轻易举起200斤的木头,表演结束后,驯兽师把大象拴在一根很不起眼的小木庄上。有人看了很好奇,因为这头大象只要轻轻一用力,就能够把小木桩连根拔起,挣脱捆绑,但是它却驯服地被一根细细的铁链拴在那根小小的木桩上。有人便好奇地问驯兽师:“这根小小的木桩怎么可能拴住这么一头大象?”驯兽师说:“其实这根木桩已经限制不了这头大象了,只是当它还是小象的时候,它就被拴在这根木桩上,它也曾经不停地奋力挣扎,却总是徒劳无功,还让自己受伤,时间久了它就认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挣脱这根木桩,慢慢就放弃挣扎,也就认命了。所以,只要被拴在这根木桩上,它就乖乖顺从,毫不挣扎。 这个故事很好地说明小时候的经验如何影响了成年后的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几乎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这头大象的影子,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因为没有能力反抗大人、反抗环境,只能屈服、顺从,或者压抑,或者讨好,认为都是自己的错,是自己不够努力、不够好,才让大人那么不满。现在的我们尽管已经长大成年,已经具备反抗的能力,但我们的认知模式已经形成,在遇到相似的情境时,依然会陷入童年时的无助状态。 那么这样的限制有没有可能被打破呢? 有两种可能: 一是被动打破。想象一下马戏团的那头大象,如果在某天遇到危机生命的突发事件而受到惊吓,它出于本能的奋力逃窜时就会忘掉那根木桩,从而就轻易挣脱。同理,有时候,危机情境就可能会激发出一个人的潜力。但这是被动的,如果可以选择,我们希望永远也不要遭遇危机。 二就是主动打破。这个就是需要有意识地去突破自己,如果你在遇到事情时,第一时间先冒出的念头是“我不行“,那可以试试在第二念头给自己一个反问:我真的不行吗?有没有可能我也行?只要先习惯性这样反问自己,再在合适的时机去尝试挑战,或许你能发掘出自己被限制了的潜力。

2温暖
0回答
何思帆
温暖了
#
相关回答
张凤琴
毕淑敏:你的生命还剩下多少黄金时段? 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并非是两手空空,而是捏了一张生命的借记卡。这张卡是风做的,是空气做的,透明、无形,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拂动着我们的羽毛。  在你的亲人还没有为你写下名字的时候,这张卡就已经毫不迟延地启动了业务。卡上存进了我们生命的总长度,它被分解成一分钟一分钟的时间,树木倾斜的阴影就是它轻轻的脚印了。  密码虽然在你的手里,但储藏在生命借记卡的这个数字,你虽是主人,却无从知道。也许,它很短暂呢,幸好我不知你不知,咱们才能无忧无虑地生活着,懵然向前,支出着我们的时间。 很多银行卡是可以透支的,甚至把透支当成一种福祉和诱饵,引领着我们超前消费,然而它也温柔地收取了不菲的利息。生命银行冷峻而傲慢,它可不搞这些花样,制度森严铁面无私。你存在账面上的数字,只会一天天一刻刻地义无反顾地减少,而绝不会增多。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发布的生命预期表,人的寿命已经到了七八十岁的高龄,想起来,很是令人神往呢。如果把这些年头折算成分分秒秒,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3600秒……按照我们能活80年计算,卡上的时间共计是2522880000秒。  真是一个天文数字,一下子呼吸也畅快起来,腰杆子也挺起来,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时间的大富翁。不过,且慢。既然算账,就要考虑周全。借记卡有一个名为“缴费通”的业务,可以代缴代扣。生命也是有必要消费的。就在我们这一呼一吸之间,卡上的数字就要减掉若干秒了。 首先,我们要把借记卡上大约1/3的数额支付给床板。床板是个哑巴,从来不会对你大叫大喊,可它索要最急,日日不息。你当然可以欠着床板的账,它假装敦厚,不动声色。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八年,它不威逼你,它的阴险在长久的沉默之后渐渐显露,它不动声色地、无声无息地报复你,让你面色干枯、发摇齿动、烦躁不安、歇斯底里…… 它会让你乖乖地把欠着它的钱加倍偿还,如果它不满意,还会把还账的你拒之门外。倘若你欠它的太多了,一怒之下,也许它会彻底撕毁你的借记卡,纷纷扬扬飘失一地。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吧,从长远计,你切不可以怠慢了床板,不管它多么笑容可掬,你每天都要按时还它时间。  你还要用大约1/3的时间来吃饭、排泄、运动、交通、打电话、接吻,到远方去旅游,听朋友讲过去的事情,当然也包括发脾气和生气,和上司吵架还有哭泣……当然你也可以将这些压缩到更少的时间,但你如果在这些方面太吝啬支出的话,你就变成了一架冰冷的机器,而不再是活生生的人。  你的生命刨去了这样多的必须支出,你还剩下多少黄金时段?   唯有我们不知道生命的长短,生命才更凸显。也许,运动可以在我们的卡里增添一些跳动的数字?也许大病一场将剧烈减少我们的存款?不知道。那么,在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银两的时候,精打细算就不但是本能,更是澄澈的智慧了。 当我们离开世界的时候,能带走的唯一物品,是我们空空如也的借记卡。当那个时候,我们回首查询借记卡上一项项的支出,能够莞尔一笑,觉得每一笔支出都事出有因不得不花,并将这笑容实实在在地保持到虚无缥缈间,也就是灵魂的勋章了。 其实,当你吐出最后的呼吸之时,你的借记卡就铿锵粉碎了。但是,且慢,也许在那之后,有人愿意收藏你的借记卡,犹如收藏一枚古钱。

石萍
如果孩子出现下面这三种表现,暗示家长可能走入了控制的误区,需要引起重视,及时转变。 表现一:依赖性强、没有主见。有一类“直升机式”父母,他们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世界上空。监控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提供保护和帮助,时刻准备着挺身而出。生活上,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怕孩子烫着、碰着;学习上,帮孩子收拾书包、整理书桌、记录作业;孩子遇到困难,马上去帮他解决,生怕孩子吃苦、受委屈······这样的过度包办,本质上就是一种控制,对孩子自身的能力缺乏信心。 伦敦大学的科学家发表在《积极心理学期刊》的一项研究中发现:父母的控制行为和孩子以后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关联;家长控制欲过强,长大后独立性较差,依赖性较强,幸福指数较低。被控制的孩子,缺少独立做事、自我管理的机会,只知道听话和服从。你为孩子横刀立马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成了受害者。你传达给他的信息是:你不行,你不够强大,你自己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介入来替你处理。 家长只有满足孩子独立的需求,他才能成长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随着孩子长大,要给他独立做事、做选择的机会;教会他做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而不是代替他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锻炼各方面能力,独立做成一件又一件的事,内心越来越有力量。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