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真相:你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吗?

爱情的真相:你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吗?

自卑与超越,理想化客体,爱自己

173阅读

       如果打算爱一个人,你要想清楚,是否愿意为了他,放弃如上帝般自由的心灵,从此心甘情愿有了羁绊。 ——《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了不起的小说,主人公盖茨比本是贫苦农民出身,16岁,机缘巧合下,他在危急时刻救下一个酒鬼富豪,并跟随他学习如何做一名绅士。随后,他参军,成为一名军官,并遇上了年轻的黛西,陷入爱河。由于战争的关系,盖茨比黛西彼此分别。可是在战争结束后,盖茨比并没有马上找黛西。他知道,只有自己变得富有,才能配上黛西。所以他通过贩卖酒精和做赌场生意,迅速发了财。而黛西却嫁给了贵族布坎南,布坎南通过一串35万美元的珍珠获得了美人芳心。当两人见面后,黛西被盖茨比的深情和富有打动了,想与他在一起。然而黛西一直只是玩玩的心态,没有下定决心跟盖茨比走,甚至最后盖茨比因为布坎南和黛西串通一气的栽赃陷害而导致死亡。
       我们不对黛西做价值评价,也许那本就是她在她的环境中做出的最常规选择。我们来重点关注一下盖茨比,他的爱情出了什么“问题”?


       1.自卑与超越
       如果你仔细观察盖茨比,你会发现其实他最底层的性格,是自卑。他买豪宅、每晚举办宴会,疯狂包装自己的身份,总把自己的那些“伟大”事迹挂在嘴边,却形容父亲吃饭的样子“像猪一样”,他自称“长大是在美国,但上学是在牛津”。这些都是在否认那个贫苦的出生、那个不起眼的自己,他只是想跻身上流社会来寻找自我安慰
       有一次盖茨比对黛西现在的丈夫布坎南不甘的说,“我的钱和你的钱不相上下”,布坎南一句话便将他击溃,“我们不一样,我们出生不同,血脉不同。无论你做什么,说什么,去偷,去做梦都无法改变。”盖茨比立刻就涨红了脸、语言激动、神情愤怒、失掉了仪态,只这么一句话,就突破了盖茨比了心理防线,让他丢盔卸甲。他不止输给了布坎南,输给了现实,他更是输给了自己,即使他把自己表面打扮得再风光,把自己的低微包装得再小心,依然掩饰不了他的自卑
       盖茨比对于黛西的情感同样也处处显现了他那低到尘埃里的自卑,盖茨比回来后,即使自己已经“出人头地”,也不敢直接找黛西;而是举办一场场的宴会,只是为了黛西可能会看到,即使隔着一片海,只为那渺茫的可能性。对于黛西的物质、拜金与懦弱,盖茨却比全然无视,直到最后还要拼命为她抵罪。也许这确实是“真爱”,但也许盖茨比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是为了什么。
       黛西对于盖茨比而言仅仅是爱情的追求吗,不,黛西对于盖茨比来说同样也是一种权贵、上流的符号。盖茨比经常会说这样说黛西:“我未来的最重要一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说出她从未爱过他。”他是指黛西的丈夫布坎南,可见黛西已经被盖茨比视作了一种工具,跻身上流和自我认同的工具。对于盖茨比来说,黛西是否还爱他已经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从布坎南手中抢夺黛西,光明正大的获得她,名正言顺的结婚。因为无论对外人来说还是对他自己内心而言,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他真正进入了上流社会,才能证明他是被上流世界认可的,这也是这个出生低微、性格自卑的穷小子真正的人生梦想。与其说他在保护这份爱情,不如说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他只是想让自己如此努力换来的一切、如此小心粉饰的脆弱的自我,不要那么轻易地被别人践踏。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对自卑与超越有精准的阐释:人总会有不足,而产生自卑,于是就会想着去弥补这些缺点。合适的补偿会给人带来好的回馈,产生良性的生活方式。但若是过度补偿,就会发展出病理性的结果,比如优越情节,盖茨比对优越的追求早已超过了对黛西的爱情,他戴着“上流人物”的人格面具,需要消耗大量心理资源来维持这个伪饰的自己,早已失去了真正自己。无论是面对现实事物还是情感关系,我们有时会无意识地认为,当前的对象匹配不上我所谓的“优越”,匹配不上我付出过了努力,这其实是一种发展为全能自恋的表现。当受到现实的打击后,便又会回到极度自卑的状态。
       2.理想化客体
       其实盖茨比爱的并不是黛西,而是他心中假想出来的那个完美的女人。在他的想象中,黛西是纯洁、美好和永恒的象征。她不仅不会被世俗改变,还会从始至终只爱他一个人。盖茨比极力地想证明黛西从未爱过步坎南,然而黛西只是说出:“以前我是爱过他,但我也爱你”时,盖茨比的理想化破碎了。
       我们常说,爱情中的人会对对方加上一层滤镜。黛西曾多次抛弃过盖茨比,但他却视而不见,幻想从来没有这回事儿,把这些痛苦的事实与感受都潜抑下去(潜抑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将无法接受的冲突、欲望、情感,不知不觉地压制到潜意识中,个体甚至都未察觉这个过程)。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盖茨比从未试图去探究过背后的真相,却一厢情愿地活在自己的想象里,无非是一种自我感动式的伟大牺牲罢了。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他心中的白月光,这种理想客体可能源自于早期童年经历中的重要客体(比如父母),也可能来自成长过程中因认同而内化进来的其他客体。文学作品里那些轰轰烈烈、让人心旷神怡的感情,我们不是不能拥有,只是没有必要强求。有时需要勇敢地撕开自我的伪装,降低对完美爱情的期待,放过你爱的对象,也放过自己,因为绷紧的感情永远一碰即断。当你把你的理想、价值、尊严,全部投射到另一个客体上时,或许你也应该关心关心自己那个弱小的内心小孩,如果你突然发现你在感情中负伤累累,记得爱自己。

       或许,从盖茨比的爱情中我们可以至少得到两点启示:
      1.爱具体的人,不要执着于抽象的概念。

      2.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
dachshund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
dachshund
动漫《犬夜叉》
dachshund
电视剧《红楼梦》
dachshund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
dachshund
电影《情书》
dachshund
电影《爱乐之城》
dachshund
电影《霸王别姬》
dachshund
游戏《仙剑奇侠传四》
dachshund
电影《大话西游》


打开情说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