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心理学博士:和青少年沟通的5种语言

北大心理学博士:和青少年沟通的5种语言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

3阅读

引言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一些家长吐槽,自家小孩到了青春期之后,就渐渐不再主动跟家长沟通交流了,贴心小棉袄开始紧所房门,小时候的嘘寒问暖,变成了现在的嗯啊应付。

是青春期的孩子都“叛逆”了吗?我看未必,可能是你在和青少年沟通时,没有用对语言。

dachshund

在最近一次培训中,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李松蔚老师从家庭治疗的角度出发,以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为我们揭秘了和青少年沟通的5大密钥,也许能够为这部分家长带来些许启发。


一、承认困难的语言


青少年面对的困难是真实的,大人们常常忽略了这一点,经常用你想多了、你只要努力就好了之类的语言去跟青少年沟通,往往收效甚微。

为什么呢?

成年人的经历、知识经验往往超过了青少年,因此他们在青少年身上会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困难的客观存在,把客观的问题当成青少年主观不能。

本来的情境是青少年遇到了困难,现在反而变成了青少年是困难本身。

孩子遇到困难已经够心烦的了,大人再这么一说,怎么可能会有沟通效果呢?


正确的做法:

和孩子站在同一边,认同孩子的情绪合理性,承认困难的客观存在和特殊性,为孩子提供支持,和孩子共同探索怎么去解决遇到的困难。


二、探索目标的语言

承认困难之后,改变看事情的角度,转向目标取向。

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困难之中,容易沉浸在消极、否定、抱怨的负面情绪当中,聚焦过去和现在,忽略了未来的可能性,无助于关系的融洽和问题的解决。

然而,我们生活的目的不应该是停留在困难之中,而应该是让美好发生,找到未来的希望,达成期望。

因此我们可以转换成目标取向,和青少年沟通时,既基于当下的现实情况,更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变化,充满想象和希望,让青少年更有行动力,能够更有创造性地讨论问题的解决思路。


三、发现资源的语言


青少年面临困难时,很可能会出现否定式的语言,这说明他们对自身的理解和认知是缺乏资源的。

这类青少年时在大人过度强调问题、指责式的过往沟通模式下,形成了从相对负面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心态。

想要让青少年变得更有动力、更有能力去迎接挑战,大人要善于运用发现资源的语言。

成年人可以帮助青少年分析他们的真实处境、遇到的困难,从他们身上发现青少年自身的优势以及解决问题的资源(过往成功的经验、困难中的正面证据等),用资源去解决问题,同时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信心,融洽关系。

从当事人的经验里发现资源:“你做了哪些尝试?你是怎么应对的?”

从其他领域发现资源:“你很擅长玩游戏,类似的问题在游戏里是怎么解决的?”
从成长的角度发现资源:“你已经比之前有办法了,你会变得越来越有办法的。”


四、聚焦过程的语言

青少年遇对困难时,常常容易出现畏难情绪,不知道该怎么做。

成年人此时要帮助他们把注意力从最终的结果中转移出来,转向关注过程。

鼓励孩子,如果不知道该怎么到达最终的目的地,那就先去做,先开始行动,从过程中慢慢总结经验。

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做一次实验,无所谓成功失败,任何结果都有价值,随时准备新的尝试。

鼓励青少年运用成长型思维去看待当下的困难,不做定论,做好当下,关注事实和具体的行动。


五、积累经验的语言

成年人所有和青少年的沟通,都是为了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觉得自己是有力量的,是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成年人过去的经验也许并不适合现在的青少年,因此我们更应该做的不是在青少年遇到问题时直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去做,而是把舞台让出来给青少年,引导他们自己去经历事情,去体验人生,以他们乐意的(但也许不是成年人眼中正确的)方式成长。

然后帮助青少年定期复盘,引导他们从过去的经历中找到价值和意义,积累有用经验,启发青少年独立思考。‍‍‍‍‍‍‍


六、结语

在《幸福的勇气》一书中,哲人对青年说到,教育的目的不是干涉,而是“帮助”其自立。父母只需做好父母该做的事情,孩子也要完成他自己的成长课题。

青少年是应对挑战的主体,是他们人生的主角。

作为父母,成年人只需要做好准备,在青少年身后提供支持,关心孩子的处境,留出探索和试错的空间,分享自身的经验,信任孩子的判断,在孩子提出需求时,及时伸出援手。

在此之前,我们先过好自己的生活。

打开情说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