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相关回答
李萍
心理学家莎法丽·萨巴瑞也说:“养育孩子,意味着向一种新的步调妥协。” 孩子会考验和挑战我们的耐心,如果遇到这种时候,停一停,告诉自己,孩子有自己该走的路,有自己真正要过的人生。有人拍过一段孩子走在上学路上的背影,说:“这条路要走二十年,他才能成为一个普通人。” 放过孩子,就是放过自己。 决定孩子未来怎么样的,从来不是孩子自己的行为,而是父母怎么对待孩子这样的行为。整理好我们自己的期待和心态,孩子的“真我”,才能真正发光。
李有军
谈起原生家庭,许多人都会想起我们的父母,想起幸福快乐或不堪回首的童年往事,它对我们的影响是那么深刻,甚至会持续一生。如我现在性格很孤僻,就是小时候父母对我很严厉,不准许我出去玩,所以我跟同伴接触少而养成了这样的性格。”;“我父母感情不好,经常吵架,让我很害怕婚姻,我现在恐婚其实就是因为父母没有给我树立好良好的榜样。”;“我一直想出国留学,但父母没办法在经济上支持我,他们觉得在国内就业就挺好的,所以我现在只能做我不喜欢的工作,按部就班的每天朝九晚五。” 简而言之,现在的一切都是父母造成的,而这一切往往都是自己不想要的、不满意的、是负性的。其实习惯批评和指责的人或许模仿和沿袭了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而不是选择“改变”和“创造”。如果时光倒转,你未满十八岁,很多东西你无力摆脱和改变可以理解。但现在,你已经是个成年人,出入各种场所都不需要父母陪同,衣食住行都是自己在打典,却依然还要把父母的影响和塑造挂在嘴边,这完全就是一种不想承担自我成长、拒绝长大的表现。如果你把如今的表现都追根溯源到原生家庭和父母,只能说明你并没有打算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且把所有的不如意都归结到了父母身上,并把父母当作了“替罪羊”。 我们从不否认过去经历对自己的影响,尤其是创伤性事件,以及至亲带来的伤害,在我们还没发展出独立人格的孩童时期,我们的确可能不加分辨的吸收着这样的影响,因为还不具备判断、分析的能力。父母要我们做的事,我们不能违背,不合理的要求我们无法反抗,每天生活在一起,父母的举手投足都会对我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如果你把现在的一切都归咎于过去,把你的落魄和失败都源于父母和原生家庭,那么你就会一面咒骂自己不堪的过往;一面会想方设法的去博得同情,而最终的落脚点就是不想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想为自己的生活而改变,也不想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这是懦夫的表现,也是无能的表征,如长期以往就会使自己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沮丧,并永远生活在暗无边际的痛苦之中,这难道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冯二玲
女人最好的出路,从来都不是找个好丈夫,而是将自己修炼得睿智与强大,去匹配这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唯有经济独立,才能让灵魂挺拔,更要努力做自己,世人万千,我就是我。 生活里没有怨气的女孩子特别值得尊敬。一个对往事绝口不提的女子自带贵气。做一个眉宇间写满风调雨顺的女子,安静于暖,安然于心,不急不躁,清淡欢颜。 女生不管到了什么年龄都要记住:言慢者贵,性柔者富,德厚者旺。 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身在当下,便活在当下。勿在别人心里修行自己,勿在自己心中强求别人。
相辉
只要我们经历过爱,我们一定会知道,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爱让这个宇宙运作,爱让阳光洒满大地,爱让万物生长,爱让人类繁衍,爱让整个世界,包括每一个人,都充满能量。 爱不到之处,必生阴霾。爱是有层次的,层次越高的爱,能量越强,会使我们的运气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幸福。 第一个层次:追求爱。因为缺少爱,就希望得到爱,希望有更多的爱,于是不断的,向外追求爱。这一类人,大多数是小时候,缺乏爱的滋养,人的能量场萎缩,成年后开始加倍索取。追求爱,其实也是在追求能量。这类人的人生、家庭、情感,可能比较混乱。 第二个层次:吸引爱。从小在爱的环境中长大,心里有很多的爱,不论何时,人都充满了活力,是人格魅力持有者,人人都喜欢与其相处,吸引到了更多的爱。这活力,是让生命存活的基本动力。这魅力,是让生命散发出光芒的力量,它们都是爱的力量。这类人,人生的幸福指数很高。 第三个层次:成为爱,是人类之所在,也是爱之所在。我们在哪里,爱就在哪里。我们在哪里,光就在哪里。我们就是光,我们的光能照亮身边所有的人。我们就是爱,我们的爱能温暖身边所有的人。这是修行人的目标。所有的大修行者,无不是如此。 摘录
谷振强
生命的意义 《醒来》 如果爱不能唤醒你, 那么生命就用痛苦来唤醒你。 如果痛苦不能唤醒你, 那么生命就用更大的痛苦来唤醒你。 如果更大的痛苦不能唤醒你, 那么生命就用失去唤醒你。 如果失去不能唤醒你, 那么生命就用更大的失去唤醒你, 包括生命本身。 生命会用生命的方式, 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里, 无止境的来唤醒你。 生命会用生命的体验, 在无尽的生死和轮回里, 不停息的来唤醒你, 直到你醒来。 直到你觉醒开悟 早安,吉祥,快乐每一天
王兆芳
事情的起因是爸爸有一天突然回家和妻子说要离开这个家,留下一份离婚协议书,一周后他回来办理离婚,他也不会再回家了,外面有了女朋友了。 于是家里10岁的女儿写了一封信给爸爸:“爸爸,我非常怀念我们过去一家四口美好甜蜜的生活,我们一家人生活感觉就像坐在一辆车去旅行一样,你是这辆车的司机,妈妈坐在副驾驶位上,我和弟弟坐在后排座,我们一家人很开心,因为你是这辆车的司机,我们都很放心很有安全感。 突然你把车靠在路边说你要下车了,不跟我们一起去旅行了,我们都手足无措,心慌意乱,妈妈万般无奈只能坐到了驾驶位,因为她不能抛下我们不管,无论去哪里她都要带上我们姐弟俩! 于是妈妈战战兢兢地继续往前开,突然前面有一辆大卡车撞过来,妈妈严重受伤,断了几根肋骨,撞碎的玻璃把弟弟全身都划了很多伤痕,而我被抛出了车外,断了一条胳膊一条腿,我们全身都流满了鲜血。 爸爸,在我抛出窗外的那刹那间,我突然看到大卡车上的驾驶员是你,旁边还坐了一个阿姨。爸爸,我们现在都伤得很严重的,都住在医院里,爸爸,你在卡车上还好吗?不知道你有没有受伤,你现在过得还好吗?如果可以,欢迎你回来看看我们,我们都很爱你! 看完了这封信,这位爸爸追悔莫及,回心转意,回到妻子和孩子身边…… 整封信没有半点表达对爸爸的控诉,而是用意像化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伤痛,这种表达方式,说明我们有情绪时可以通过形象的比喻,来“浮现伤痛,剪掉指控”,从而达到我们想要的的结果!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