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相关回答
李有军
谈起原生家庭,许多人都会想起我们的父母,想起幸福快乐或不堪回首的童年往事,它对我们的影响是那么深刻,甚至会持续一生。如我现在性格很孤僻,就是小时候父母对我很严厉,不准许我出去玩,所以我跟同伴接触少而养成了这样的性格。”;“我父母感情不好,经常吵架,让我很害怕婚姻,我现在恐婚其实就是因为父母没有给我树立好良好的榜样。”;“我一直想出国留学,但父母没办法在经济上支持我,他们觉得在国内就业就挺好的,所以我现在只能做我不喜欢的工作,按部就班的每天朝九晚五。” 简而言之,现在的一切都是父母造成的,而这一切往往都是自己不想要的、不满意的、是负性的。其实习惯批评和指责的人或许模仿和沿袭了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而不是选择“改变”和“创造”。如果时光倒转,你未满十八岁,很多东西你无力摆脱和改变可以理解。但现在,你已经是个成年人,出入各种场所都不需要父母陪同,衣食住行都是自己在打典,却依然还要把父母的影响和塑造挂在嘴边,这完全就是一种不想承担自我成长、拒绝长大的表现。如果你把如今的表现都追根溯源到原生家庭和父母,只能说明你并没有打算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且把所有的不如意都归结到了父母身上,并把父母当作了“替罪羊”。 我们从不否认过去经历对自己的影响,尤其是创伤性事件,以及至亲带来的伤害,在我们还没发展出独立人格的孩童时期,我们的确可能不加分辨的吸收着这样的影响,因为还不具备判断、分析的能力。父母要我们做的事,我们不能违背,不合理的要求我们无法反抗,每天生活在一起,父母的举手投足都会对我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如果你把现在的一切都归咎于过去,把你的落魄和失败都源于父母和原生家庭,那么你就会一面咒骂自己不堪的过往;一面会想方设法的去博得同情,而最终的落脚点就是不想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想为自己的生活而改变,也不想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这是懦夫的表现,也是无能的表征,如长期以往就会使自己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沮丧,并永远生活在暗无边际的痛苦之中,这难道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王兆芳
事情的起因是爸爸有一天突然回家和妻子说要离开这个家,留下一份离婚协议书,一周后他回来办理离婚,他也不会再回家了,外面有了女朋友了。 于是家里10岁的女儿写了一封信给爸爸:“爸爸,我非常怀念我们过去一家四口美好甜蜜的生活,我们一家人生活感觉就像坐在一辆车去旅行一样,你是这辆车的司机,妈妈坐在副驾驶位上,我和弟弟坐在后排座,我们一家人很开心,因为你是这辆车的司机,我们都很放心很有安全感。 突然你把车靠在路边说你要下车了,不跟我们一起去旅行了,我们都手足无措,心慌意乱,妈妈万般无奈只能坐到了驾驶位,因为她不能抛下我们不管,无论去哪里她都要带上我们姐弟俩! 于是妈妈战战兢兢地继续往前开,突然前面有一辆大卡车撞过来,妈妈严重受伤,断了几根肋骨,撞碎的玻璃把弟弟全身都划了很多伤痕,而我被抛出了车外,断了一条胳膊一条腿,我们全身都流满了鲜血。 爸爸,在我抛出窗外的那刹那间,我突然看到大卡车上的驾驶员是你,旁边还坐了一个阿姨。爸爸,我们现在都伤得很严重的,都住在医院里,爸爸,你在卡车上还好吗?不知道你有没有受伤,你现在过得还好吗?如果可以,欢迎你回来看看我们,我们都很爱你! 看完了这封信,这位爸爸追悔莫及,回心转意,回到妻子和孩子身边…… 整封信没有半点表达对爸爸的控诉,而是用意像化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伤痛,这种表达方式,说明我们有情绪时可以通过形象的比喻,来“浮现伤痛,剪掉指控”,从而达到我们想要的的结果!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