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王倩倩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李丽杰
在婴儿生命最初几个月,作为小婴儿,父母还很难识别他们已经有自体感了,但是他们是有一些自体的萌芽的,因为在那个时候他们还不具有我们说的自体。之前谈到的核心自体是具有结构化的自体,具有凝聚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但是这个核心自体是在婴儿几个月之后才逐渐形成发生的。而在孩子生命的前几个月里,父母是怎么体验孩子的呢,其实这里大多数还是他们自己的幻想,是他们对于自己的孩子想让他们成为什么样的孩子的幻想,是他们自己建构并投射到孩子身上的,其实在孩子头几个月里,是父母自己的幻想主导并体验孩子的感受。总结一下,在孩子的头几个月,主要是父母的投射,主要是父母怎么去想象这个孩子去理解这个孩子的。所以最初的几个月是父母按照自己的投射做反应的。这其实是个好事儿,就是父母在孩子头几个月有投射是正常的,因为这样就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持续性发展的基础。虽然父母已经把孩子当成什么样的人了,但是很明显,孩子还没有做好去做这个父母眼中的人的准备,这是一方面。另外,还有调谐和反应性的部分。 然而很重要的是,虽然父母有这样的投射在,但是他们也需要具有修正自己投射的能力,那么他们就需要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他的需求的表达、他的情绪的状态来对应的反应和自身的调谐,通过这些来修正对孩子的投射,但是如果他们过度沉溺于投射,就会影响他们对孩子的反应性和调谐。 通过这种互动慢慢地就发展到第二年,后面几年慢慢就可以看出来孩子在表达一些他经由这些互动形成的一些独特的人格特征。而在这段时间,父母会去修正自己的投射,他们会根据孩子越来越大他自身的特征就越来越明显了,父母就会看到,原来我的孩子是这样的,他有这样的行为跟我交往和互动的,这是他们就会修正自己的投射,而真实地看到孩子自己独特的他发展出来的特色。随着孩子长大,他的自体客体体验也在逐步发展,而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有可能、有机会从父母身上获得自体客体体验的满足的。逐渐地父母就意识到说,我的孩子是有这样独特的性格的,我和他之间也有这样独特的主体间性的感觉,我是这样的,我的孩子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之间就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互动,父母就会开始反射回去,孩子就会从父母那里体验到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从父母的反射中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张仲君
爱是一种对等的相似性,两个人的付出和接受相对平衡 爱的对等相似性的第二层意思, 就是指两个人的付出和接受要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只有如此,爱才能持续,亲密关系才能长久、幸福。也就是说,在男女的长期相处中,双方都愿意给予对方爱、性、尊重、信任、支持、照顾等,同时也能接收到对方给予的这些,这样的两性相处才能够达成平衡。 男女关系中,真爱是无条件的。两个人相遇了,有了好感,总是有一方要 先释放爱意。 爱的对等相似性的第层意思, 就是指两个人的付出和接受要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只有如此,爱才能持续,亲密关系才能长久、幸福。也就是说,在男女的长期相处中,双方都愿意给予对方爱、性、尊重、信任、支持、照顾等,同时也能接收到对方给予的这些,这样的两性相处才能够达成平衡。 男女关系中,真爱是无条件的。两个人相遇了,有了好感,总是有一方要 先释放爱意。 如果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就需要进一步的平衡, 比如物质上,男性要承担赚钱养家的压力,女性要承担生儿育女的责任。 还需要精神上的平衡:身份的确定——你是你伴侣的唯 一的另一半,要在性关系上享受对方、还要在心理层面尊重、信任、理解、肯定、亲近、温暖、包容、支持对方。 ————李中莹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