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所有生物都有情感,但只有人类情感才会是纷繁复杂、参差交错

李明亮
所有生物都有情感,但只有人类情感才会是纷繁复杂、参差交错,就像是万物的宠儿,同时要承受特权带来的五彩缤纷的情感体验

1温暖
0回答
白雪峰
温暖了
#
相关回答
刘金晶
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曾发现,小鸭子在出生后不久所遇到的某一种剌激或对象(母鸡、人或电动玩具),会印入到它的感觉之中,使它对这种最先印入的剌激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当它们以后再遇到这个剌激或和这个剌激类似的对象或剌激时,就会引起它的偏好或追随。 但是,如果小鸭子在孵出蛋壳后时间较久才接触到外界的活动对象,它们就不会出现上述的偏好或追随行为。这一现象被劳伦兹等称为“印刻”。 简单说,就是如果小鸭子在刚孵出来之后的印刻时间里,如果看到的是人,就会跟着人跑,哪怕看到的是一根活动的棍子,也会跟着棍子跑。即使后面再看到孵化她的鸭妈妈,也不会跟着鸭妈妈了。 一句话概括就是,来得早、干的多都敌不过来得巧、干的妙。 哺乳动物都会有这种印刻现象,只是每种动物的印刻阶段略有不同而已。 由此也可以延伸出,人的首次体验某个东西、某个事物、某个经历,那就是毕生难忘的。 这种毕生难忘,还不说在头脑里记得发生了什么,而是也许头脑里根本不记得,但是那种首次经历带来的体验已经在骨子里扎下了根,以至于再次遇到类似的场景的时候,人会有不自觉的情感倾向和本能反应。 当然,不是说这种情感倾向和本能反应就一辈子都不能更改了,可以修正,要不然怎么会有成长呢。只是说比较困难。就像在一张白纸上作画和在一张已经涂抹过的纸上作画,前者就是首次经验,后者,则需要先覆盖掉原来的痕迹,再做新画,就是修复旧的经验、再发展新的经验。 所以,对于人生中那些首次经历的重大事情,还是需要慎重对待啊。

何丽萍
《当孩子说上学却没上》 许多厌学的孩子都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情况:就是说去学校,但是最后却又不去。不是出现一次,而是会出现很多很多次,经常如此,为此家长特别的生气,无奈。 即使同样说去上学,但是又没有去,也要分情况来对待。有的孩子是真的不想去,但是家长催得急,不得不先答应下来。有的孩子是又想去又不想去,很纠结。也有的孩子是适应到了一定的程度,很想去,但是去不了。 不管哪一种情况,重新回学校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如果是第1种情况的话,家长需要去了解孩子内心是怎么想的,当然了解的前提是需要有相对良好的关系,或者孩子说出来真实的想法,不会被批评,不会被反复的唠叨。第1种情况,孩子往往他都有自己的困难和道理,估计是遇到难处了,如果家长能和孩子共同去面对困难的话,那么孩子可能会更快的去学校。 如果是第2种情况也是需要有相对良好的关系,相信孩子也想去学校,然后和孩子去探讨是什么让孩子想去学校?以及是什么让孩子不想去学校?多了解吸引孩子去学校的方面的内容,也多理解孩子去不了的,难处在哪? 如果是第3种情况的话,需要更加的理解到孩子,多去关注到孩子的感受,孩子的不容易,多关注到孩子这个人! 比如:景茗本来说着今天去学校,但是却没有能去成,这个时候如果你们关注的是没有能去成,你们心情很不好,这就不是在关注人。 如果关注的是孩子说去没去成,孩子一定心里很不好受,他自己得有多难受?孩子真不容易等!这就是在关注人。 就像有的老公出去挣钱,如果老婆关注的是挣多少钱,咋挣那么少,这就不是关注人。如果关注的是人安全不安全,工作累不累,辛苦不辛苦,这就是在关注人。 孩子本来就又忐忑又期待自己能不能去成,结果自己真的没去成,心情肯定不会太好的,这个需要爸爸妈妈能关注到,关注到之后不一定要说出来,只要家长关注到了,家长就能理解,家长的表情就不会太难看,这对孩子会是极大的支持! 家长的理解和关注会对孩子更早的回学校起到极大的支持作用!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