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第374天 你塑造不了别人

冯二玲
第374天 你塑造不了别人,那就塑造自己吧 有很多人为世间的很多事情而苦恼!其实你一定要清楚,你塑造不了世界,但你可以去打造自己! 不管你的环境怎么样,不管这个世界怎么样,有很多东西是属于你的,你的心情是属于你的;你的能力是属于你的;你的体型也是属于你的!不管环境怎么样,你可以设法让自己的心情好,找到好的心态;你可以去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长本事;你可以锻炼身体,让自己体型保持年轻,包括让身体好起来……这都是你可以做的! 我们很多人都在抱怨世界,抱怨别人,其实非常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办法去塑造自己,你把握不了自己,就用别人不好来作为借口! 其实想想在这个世界上,你的父母和子女想法都可能跟你不一样,你怎么可能去塑造别人,甚至去塑造世界呢? 一定要清楚一个真理,你对了,世界就对了,你好了,世界也就好了!

3温暖
2回答
吴季钏
温暖了
评论
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

1
相关回答
张凤琴
当一个人能够坦然地接纳自己的阴暗面,真诚地对待自己的缺点时,就会发现缺点的另一面。其实,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 如果一个人的完美 主义情结过重,更会在完美与不完美的问题上把自己過入死角。坚持完美主义的人,对工作、生活,对自己、他人都严格要求,刻意追求完整的人生,想要生活中的每件事都能够完美无瑕地进行,一旦出现纰漏,不仅对他人求全责备,对自己也是百般苛责。结果往往是消极与积极无法调和,要求和现实无法相容,内心痛苦,无以解忧。 坦诚地告诉自己,这就是一个非常不完美的世界,你就是-一个非常不完美的个体,这比想当然地规划心中的蓝图要重要得多。承认和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是人生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也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一段人生旅程。其实,人生的完整不在于每个方面都很完美,而是积极和消极彼此调和,在磨合和妥协中形成新的完整。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情感和理智的选择。毕竞,人是感性的动物,面对亲人、朋友、恋人时,常常都是感性为先,理智居后,隐患也常常在此时埋下。当一个人过于理智,更多时候用理性分析,而不是情感判断时,又难免显得薄情、冷漠。理智与情感的选择不仅仅决定心里的感受,更会决定一-种人生方向。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限制住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每个人的思维都是无限的,如果你正处在走投无路的死胡同,或者正面对左右为难的选择,试着重新考虑,放弃习惯性的思维,换-一个角度考虑,或许就能找到逃离困境的出路。而且,方法不止一个。

唐建刚
倾听 动力学的倾听首先是先听来访者痛苦的内容是什么?症状背后的生活事件是什么?单纯听症状是不知道来龙去脉的,倾听是为了听症状背后的冲突。这个冲突怎么来听呢?有一种方式就是拉家常,拉家常可以活灵活现的展示人际关系互动的情景。 先听里面的关系,再听关系里的冲突,最后去感受冲突背后的焦虑。其实倾听不仅仅是听,在听的过程中治疗师开始引导、回应,问题就慢慢呈现了。倾听和呈现是一个并行的关系。能够呈现意味着一种功能,一种能力,说明来访有能力去接受涵容自己的焦虑。 参话头——看见阻抗现象 解决阻抗这个概念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弗洛伊德当年治疗的病人大都是成年的神经症水平的人,所以他提出的解决阻抗的策略是针对神经症的人,因为神经症水平的人有一定的面对冲突的能力。 当咨询停滞不前,来访者听不进去咨询师的话,不接茬,这时咨询师得先问问自己:“他怕什么?” 既然这是个阻抗,就不要拿凿子硬凿,这个时候先说现象,这叫做“参话头”的策略,这个策略适用于神经症的人,如:当我们说到**的时候,你沉默了。因为神经症的人有一定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内省能力的。 削薄片——“有用的废话” “废话”看似没说什么,但是回应却贴的最近,这样做是为了共情来访者并引导来访者关注自己。“有用的废话”是指貌似你没有说任何促使理解反思的话,但是你又说了,如:这事儿好像把你委屈了;说到这儿好像你有点难过。在这儿需要注意,宁可两句话化成三句话去说,也别两句并作一句说,掂量着来访者的承受能力,我们常常遇到的情况是咨询师以为来访者明白了,其实来访者并不明白。 尊重阻抗的价值 这是来访者习惯的游刃有余的应对策略,咨询师需要节制,尊重阻抗,不是急于让来访者打破、放下阻抗,所以解决阻抗是先看现象,尊重阻抗的价值,关注和探讨背的焦虑。

张凤琴
有人说,如今工作超过5年,对自己职业发展方向还没有基本认知的人,是新时代“职场废物”。那么,大家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一、工作难,任务重?“羞耻感”正在损耗你的价值感。 休斯顿大学的布林·布朗教授在《I Thought It Was Just Me》一书中[1] ,提到了她对羞耻感的定义:羞耻感是一种相信我们是有缺陷的、并且因此不值得被接纳和归属的、强烈痛疼的感受和体验。 为了避免羞耻感,一部分人养成了退缩的行为模式,撤离所有有可能令自己不安的环境与任务。 二、负面自证预言,走不出来的失败怪圈。 自证预言指由于一开始对情境的一种错误定义,继而引发了一连串的行为,使最初的错误概念变为现实,并导致这种似是而非的正确性,使错误的行为永久化。 同时,陷入这种困境的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反复在现实中上演当初的错误观念,来证明这种猜想从一开始就是对的。  如同走入了思维怪圈,使人久久无法挣脱,反而在不断的自我暗示中越陷越深。 三、过强的“完美期待”,让一切变得“不完美” 在她心中,似乎总有一个“完美”的形象,一个毫无瑕疵的、天然应该有能力应对一切困难的自己。而她也将这份“完美期待”投射到了工作内容上。 这样梳理下来,我们就更能理解职场困惑背后心理动因,羞耻感让她无法正面应对挑战;完美期待让她难以与自我以外的事物真实沟通、让渡条件;而负面的自证预言又在不断打压她的自信,难以从负面循环中挣扎出来。 不妨尝试: 01接纳自己,从正视自我真实感受开始。 面对失败、挫折,第一时间要做的不是压抑或自我批评。强烈的自我攻击无法有效缓解焦虑,只会让情绪更糟糕。 我们需要做的是停止自我批评,静心体会自己的感受。只有与自己身体的真实感受建立起了链接后,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自我修整。 02寻找问题的出发点,从源头破局。 每个心理问题的背后,往往都藏着复杂的个人经历,无法单纯归因于几件眼前发生的事。 以负面的自证预言为例。我们可以将眼光放回过往,寻找童年家庭生活或群体生活(如学校)等经历中的蛛丝马迹,找寻最初反复让我们确信负面的事件一定会发生的原因。只有找到了最初塑造这份感受的经历,才能真正实现“破解。 03专注当下,通过身边小事建立掌控感。 对于有完美期待的人而言,最不应压抑的,反而就是对完美主义的需求。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